香港的郊野公园现时仍有不少旱厕,由渔农自然护署提供的就有30个,在郊野公园位置偏远及没有车辆通道的康乐场地(例如营地),以提供基本的厕所服务。渔护署回复《大公报》查询表示,这些地点大多缺乏水电供应及排污设施,难以大幅进行提升改造。该署会定期清洁及保养旱厕,亦会在远足郊游高峰季节,加强清洁个别高用量的旱厕,并定期审视相关工作安排,以提升郊游体验。关注香港厕所环境卫生问题的民间团体认为,郊区旱厕环境卫生较差,建议用货柜式流动厕所取替。
渔护署表示,该署一直致力提升郊野公园旱厕服务,例如在适合的旱厕增设太阳能通风扇和照明装置,目前已有6个。此外,在2021/22年财政预算案有关郊野公园优化设施的工程中,渔护署联同相关部门,在浪茄湾及东龙洲炮台营地,兴建全新的冲水式公共厕所以取代旱厕。浪茄湾公厕项目已进入建筑阶段,预计2026年年底落成;东龙洲炮台营地的新厕所项目正进行施工前研究、勘查和详细设计的工作,预计于2028年年底完成。
立法会选举委员会界别议员陈凯欣向《大公报》表示,香港积极推广“处处可旅游”,行山径也深受游客欢迎,政府应优先改建乡郊旱厕,提升本地市民与游客的户外体验。她亦建议以新式流动洗手间逐步替代,“现有一些大型户外活动、演唱会等设置的流动厕所,已具备冲厕、洗手、除臭等功能,且设计很新颖,不会一进去就觉得很臭。”
香港厕所协会主席熊志权表示,郊区的旱厕非常差,形容是“无人敢用”,而且郊野公园偏远,清洁人员难以兼顾,容易出现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他建议政府必须加大力度改建旱厕。他又分享最近去阿拉斯加旅游,当地很多公园采用20呎货柜改造成厕所,“里面像普通厕所一样,虽然成本高,但比现在那种难以清洁的玻璃纤维简易厕所好太多。”他认为可以在这些旱厕地方先放10个货柜厕所,铺瓷砖、装马桶,顶部装水箱用于冲水,配备洗手池等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