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特稿/罗家大屋 记录两地民众团结抗日事迹

2025-09-09 05:01:4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上图: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前身是罗家大屋。下图:沙头角抗战纪念馆展出东江纵队的珍贵物品。图为纵队对外联系的电台设施。\大公报记者盛德文摄

  202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隆重举行。纪念大会邀请了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和抗战烈士亲属代表等到现场观礼。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天安门城楼上同抗战老战士申秉宸、张坪、刘世钺、傅英、罗竞辉、宋其祥一一握手,向他们表示崇高敬意。

  罗竞辉1930年出生于香港新界沙头角南涌罗屋村,13岁时加入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他与家人的抗战事迹深刻感动了广大香港市民,连日来,到访沙头角罗家大屋的社会各界,包括政府官员和地区人士络绎不绝,大家都希望进一步认识抗战历史,向抗日英雄致敬。

  1941年12月8日清晨,日军轰炸机突然飞抵香港上空猛烈轰炸。驻港英军迅速溃败,港督杨慕琦于同月的圣诞节宣布投降。在此危急之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的一支武工队队员罗汝澄进入香港沙头角,以罗家大屋为落脚点,开辟根据地。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口号的感召之下,香港许多家庭举家参加抗日队伍。“香港抗日一家人”罗家就是其中的代表,全家有11人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

  罗家大屋是抗战时期广东游击队进入香港后的首个落脚点,也是之后成立的港九独立大队的活动基地和交通站,见证了香港的抗战历程,呈现香港民众团结抗战,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

  变身抗战纪念馆

  罗家大屋由巴拿马华侨罗奕辉于1930年兴建。香港沦陷期间,从这个大屋走出的罗雨中、罗汝澄、罗欧锋、罗许月及其配偶等11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港抗日斗争,是公认的“香港抗日第一家”。其中,罗汝澄曾引领抗日游击队进驻沙头角,罗雨中参与组建香港民兵队伍─南涌人民联防队并任首任队长,罗许月是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交通站站长,她当年以沙头角“大众米站”作掩护,建立起由香港大埔至内地抗日游击区的联络线。

  罗家大屋现已改建成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纪念馆于2022年9月启用,馆内的常设展览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东江纵队与港九大队的抗战历史,第二部分为“香港抗日一家人”罗家的抗日事迹。该馆是香港第一间抗战纪念馆,香港第一间集中介绍中共在香港历史贡献的纪念馆,也是香港首个长期展示港九大队历史的国民教育基地,有助于公众了解香港沦陷期间的抗战历史,特别是东江纵队港九大队和香港民众对抗战的贡献。 大公报记者李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