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皇后大道中近乐古道行车路面损毁。
【大公报讯】记者龚学鸣报道:本港路面凹凸不平、沥青飞溅、路砖松脱等情况不时出现,或造成居民出行安全风险。民建联上月发起“破损路面大搜查”,向市民收集全港18区破损路面情况。结果显示,中西区路况最为严重,有超过100宗破损现象。民建联副主席陈学锋昨日表示,根据政府文件,路政署每年平均接获约30宗市民因路面破损导致受伤索偿的个案,情况绝不理想。
民建联收大量投诉
陈学锋介绍,调查从8月19日至9月3日收集了逾五百个路陷地点,行车路及行人路的破损宗数分别为235宗(约48%)及278宗(约52%)。主要问题包括道路凹凸不平、路面破裂或行人路砖松脱及下陷,及沙井盖松动突起等问题。
中西区区议员杨开永补充指,本月3日接获区内一名居民因路经破损路面,导致脚步受伤需要入院缝针治疗。
陈学锋表示,过去一年接获大量市民投诉,指雨天后多条路面出现严重损坏,不少居民因烂路绊倒受伤,部分人更需送院治疗。翻查立法会文件,2022年至2024年因路面问题致居民受伤的政府索偿个案累计达85宗。
为此,民建联建议,有关部门在台风及暴雨后订定巡查机制,检测各区路面损毁情况,尽量做到当日内完成维修;于人流车流使用量较高路面铺设优质耐用的沥青物料;引用激光扫描路面三维影像科技监测路面情况;政府协调公共服务部门,将路中间的公共设施迁至路边,减少沙井盖等设施对路面结构的影响,从源头降低路面损坏风险;要求相关部门即时回复投诉市民,同时公开处理进度方便公众监察,并鼓励市民主动申报路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