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申诉专员公署表示,市民就非法弃置建筑废物的相关投诉维持每年一千多宗。
建筑工程和一般装修工程均会产生大量建筑废物,过去有传媒报道,接到不少市民投诉有建筑废物被胡乱弃置在公众地方,有关违法行为对市民及道路使用者构成不便及安全隐患,亦影响环境卫生。
申诉专员陈积志昨日宣布完成非法弃置建筑废物问题及“好好斗”回收服务的主动调查行动,并向环保署提出共15项改善建议,环保署回应表示会循五大方向积极跟进。\大公报记者 陈杰
公署调查发现,政府近年清理的非法弃置建筑废物数量已由2017年的9000公吨,大幅下降至2022年至2024年的每年约1000公吨,经环保署核实的非法弃置建筑废物个案数目,亦从2022年的4612宗下降38%至2024年的2841宗,反映当局的工作取得相当成效,值得充分肯定。
促加强“好好斗”服务安排
不过,公署亦发现,市民就非法弃置建筑废物的相关投诉仍维持每年1000多宗。在投诉个案中,经环保署核实的个案由近年的五六百宗增加至2024年接近800宗。此外,公署人员在实地视察及跟随环保署人员行动时,发现街上确有被弃置的建筑废物。资料亦显示,2019年至2024年期间,环保署平均每年提出约102宗检控个案;即使以检控宗数最多的2019年来计算,该年度的检控率仍只有3.8%。由此可见,环保署检控率极低。公署认为,署方应检视如何进一步加强执法及搜证效能。
市民及业界现时可透过“好好斗”流动应用程式,预约由回收基金资助的回收机构,妥善处理建筑废物。就“好好斗”回收服务计划方面,根据环保署资料,2023年的服务使用率为62.5%,但同时该年有27.8%的申请被取消是因回收机构在高峰时段的服务供不应求所致,可见当时服务计划的运作规划及资源分配未能完全配合服务使用者的实际需要。
回收机构在2024年提供的收集服务比2023年增加了1062次,服务使用率亦上升至76%,而在2024年因回收机构日程已满而取消的预约申请的百分比亦下跌至12.1%,显示运用情况有显著改善。从2024年增加的收集服务次数及使用率可见,市民对“好好斗”回收服务计划的需求持续。公署认为,环保署应研究如何更善用资源,以进一步提高“好好斗”服务的可服务次数。
陈积志表示,虽然当局处理非法弃置建筑废物的工作有成效,但环保署的极低检控率、经环保署核实的非法弃置建筑废物投诉个案不跌反升、“好好斗”回收服务的实际数据等显示,该署的执管效能及检控、“好好斗”回收服务的运作及程序等,均有可改善之处。公署期望环保署继续加强执管、改善“好好斗”回收服务计划的运作及服务供求情况,务求更有效打击问题及善用资源。
环保署:循五大方向跟进
对于申诉专员公署的报告及建议,环保署发言人表示,会循五大方向积极跟进,包括检视如何就非法弃置建筑废物加强执法;加强宣传正确处理建筑废物;检讨和加强“好好斗”服务以提升效率,如扩展“智好斗”(自助式服务收集站)回收服务;改善“好好斗”流动应用程式及网页;以及收集“好好斗”用户意见以改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