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源远流长/从二厘馆到酒楼 饮茶文化在港生根

2025-09-15 05:01:3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清朝出现的二厘馆是茶楼的前身。右图:一八四六年于上环水坑口开业的杏花楼,是香港最早的茶楼。

  饮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楼早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出现,当时在菜市场内已有简陋的茶馆,因茶价只需二厘钱而被称为“二厘馆”,吸引大众光顾。后来饮茶文化由广东传入香港,1846年于上环水坑口开业的杏花楼,是香港最早的茶楼。食客叫上“一盅两件”,即一盅茶搭配两件点心,带一份报纸,就可在茶楼享受半天悠閒时光。

  到上世纪20、30年代,茶楼业迅速扩张,港岛的茶楼集中在中环、上环和湾仔,装修较雅致,九龙区主要在深水埗和油麻地、旺角一带,较平民化。

  最初茶楼和酒楼分开经营,茶楼只设早市、午市,由凌晨4时至下午4时营业,酒楼主要做晚市,经营时间由下午5时至凌晨。后来二者互相融合,茶楼兼营晚市,酒楼亦做早、午茶市。

  昔日的粤式茶楼点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侍应把点心放在挂于胸前的大托盘或推点心车,让顾客选择;一种是茶客拿着单,到摆卖各种点心或蒸笼的窗口,看上哪款点心,就让服务员在单子上盖个章就可取点心,这种自助式的点餐方式是粤式茶楼的特色之一;现时大多是顾客在座位下单,服务员上点心,跟一般餐馆点餐无异,茶楼会把点心按价格分为超点、顶点、特点、大点、中点、小点等。\大公报记者 王亚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