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特区政府致力让居屋做得更好,满足合资格市民置业需要。
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用6招完善置业阶梯措施,包括下期起推出的居屋及绿置居,将缩短转让年期限制至10年,以鼓励居民向上流;并再新增1000个“白表居屋第二市场(白居二)计划”配额等。行政长官李家超强调,房屋是施政的重中之重。长远来说,政府希望每个人都能居住自己心仪的面积单位,亦希望向私人市场发展。\大公报记者 义昊
昨日在施政报告答问会上,立法会议员梁文广指出,现时公屋建设都是以中型单位为主,例如居屋、绿置居亦偏重中型房屋,可能公屋居民会觉得自己现在的房屋面积和将来购买的差不多,居住环境未有很明显的改善,可能未够诱因让市民买楼。他关注,新发展区的资助出售房屋会否面积更大,有更多配套设施,增加吸引力,提升市民的生活质素。
调整绿白表比例“一石二鸟”
李家超表示,房屋是施政的重中之重,政府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住得更好,亦相信会不断更好,但仍要结合香港的实际情况按部就班、因地制宜推进。目前来说,希望首先解决轮候公屋时间较长的人士。目前公屋综合轮候时间已从6.1年降至5.1年,政府的下一个目标是4.5年,而最理想的状态应是“楼等人”。
施政报告提出将居屋绿白表配额比例由40:60升到50:50,李家超相信,这样的调整可以起到“一石二鸟”的效果,因为如果绿表申请者买到居屋,既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同时也可以腾出公屋流转给轮候的市民,因此自己非常支持推动。
李家超指出,较大的单位受到市场欢迎,但我们都要明白每个人的能力都不相同,所以政府必须照顾不同需要的人士。“我们永远的目标都是没有房屋居住的要有房屋居住,有房屋居住的最好是自己的房屋,自己的房屋最好是越来越大。”李家超强调,政府当然希望每个人都能居住自己心仪的面积单位,亦希望向私人市场发展。所以,置业阶梯要逐步丰富,但亦要很务实令市民清晰知道自己的情况,这些都是政府必须要做好的责任。
房屋局局长何永贤昨日在社交平台分享施政报告部分房屋相关内容,当中包括将综合轮候公屋时间下降至5.1年;以快速兴建的方式,为有迫切住屋需要的市民提供3万个简约公屋;增加资助出售单位供应;助力青年置业;收紧富户政策;促进建筑科技应用;推动智慧屋邨管理;推行“共筑.创业家”计划,与商界携手支持青年实践创业梦想;争取立法会今年内通过“简朴房”规管制度的条例草案等。她强调,会继续努力,落实好房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