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台风临近,有商户把握时机,推出杯面、饼干等“打风必备”零食吸客。\大公报记者林良坚摄
“桦加沙”昨日增强为超强台风,直扑香港。预料周三最接近香港时,其中心附近风力将升级至时速220公里,相当于12级飓风,届时沿岸水位可能与2017年“天鸽”、2018年“山竹”相若。气象专家形容,“桦加沙”威力巨大,对本港的威胁不容忽视。
“天鸽”与“山竹”当年袭港期间,曾分别造成逾百人及近500人受伤,面对风王“桦加沙”逼近,全城严阵以待。政府昨日举行跨部门会议统筹准备工作,全港18区组织与关爱队倾力出动,万众一心落实防灾部署,守护社区安全。两间电力公司启动恶劣天气应变计划,确保风王袭港期间保持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大公报记者 赖振雄、叶浩源、古倬勳、李慧妍、王亚毛、戴静文(文)融媒组(视频)
“桦加沙”在菲律宾以东之西北太平洋海面生成,9月18日命名。该名字是由菲律宾提供,意思是“快速移动”,是列入名单今年启用后首次使用。它于上周六(20日)增强为强台风,昨日进一步增强为超强台风。
应变队及排水机械人候命
“桦加沙”的环流非常巨大,预计会在今日至明日最接近台湾,当地已发布海上及陆上警报。澳门预料“桦加沙”于周三在100公里内掠过,澳门当局呼吁市民立即做好防灾准备,预备足够三日分量的食水及干粮。
香港天文台昨日预告,本港今日中午前后发出一号戒备信号,天色短暂好转,但海有湧浪,稍后天气开始急速转坏,星期三吹烈风至暴风,离岸及高地可能达到飓风程度,天气恶劣有狂风大骤雨及雷暴,海有非常巨浪及湧浪。
香港气象学会发言人梁荣武表示,据天文台最新预测,“桦加沙”或有大机率比“山竹”更强,形容“威力可以接近空前”,但“桦加沙”的破坏力受不同因素影响,包括本港大厦玻璃保护等防范措施,所以不论“桦加沙”会否再增强,对本港的威胁不容忽视,市民必须密切留意天文台的最新天气消息,并尽快做好一切防风、防水浸准备。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昨日主持应对极端天气督导委员会会议,全面检视并进一步督导和统筹跨部门作全面充分准备和应变部署,以应对“桦加沙”可能为香港带来的威胁。保安局紧急事故监察及支援中心已提前部署并随时候命,发展局已整合工务工程承建商资源,增加人力、器材工具,应对突发情况。鉴于今次可能引致严重水浸,渠务署的紧急应变队伍增加约20队,达至200队,到各区处理水浸,并提早派强力排水机械人,到多个水浸风险较高地点戒备,又派发较一般情况多逾一倍的沙包。(详见表)
教育局今公布明日上课安排
教育局预告,今日稍后公布周二学校上课,以及提交2026年度小一入学自行分配学位纸本申请的安排,呼吁家长及学生留意。
港灯表示,南丫发电厂多个沿岸重要地区已完成加建约两米高的防洪墙,并预先准备额外的发电机组,应对突发情况;位处高水浸风险地区的变电站,已加装挡水墙、闭路电视、排水泵等,加强防洪。中电表示,工程人员已检查发电厂、系统控制中心、变电站、架空天线及备用设施等,确保设备状态及运作稳定,同时为水浸风险较高的发电机组掣房、泵房及变电站安装防水设备,安排修剪有机会干扰架空天线的树木。台风期间,加派及调动人手随时候命。
超强台风逼近,关爱队纷纷出动。民建联港岛东团队联同东区佳晓关爱队,顶着风雨到柴湾及筲箕湾寮屋区探访,提醒居民加固门窗、清理排水及准备“走佬袋”,并优先协助独居长者完成防风措施。对于担心山泥倾泻的住户,团队已指引其在情况恶化时可提早到民政处庇护中心暂避;行动亦延伸至阿公岩及歌连臣角,确保高风险地带居民获得即时支援。参与行动的立法会议员梁熙表示,已联络有心机构为社区会堂备妥食物与饮品,呼吁居民把握时间做好准备,并可随时求助。
黄大仙区方面,池彩关爱队提前巡查牛池湾,逐一检视渗漏及渠道风险点,提醒街坊固定门窗、清理去水位及备妥应急物资,台风期间减少外出、注意安全。南区关爱队亦同步出动,透过家访、电话及街站向居民发放防风资讯,并计划向易水浸地区预备干粮后备供应。各区队伍协调有序、资源互补,展现社区守望相助、同心抗灾的力量,与市民并肩度过风暴考验。
市民多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