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李家超昨日早上到紧急事故监察及支援中心视察,听取各方面部署情况,并与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及保安局局长邓炳强举行会议,深入讨论不同部门应对工作。
被称为风王的超强台风“桦加沙”来势汹汹,破坏力随时直逼2017年“天鸽”及2018年“山竹”。天文台预告,本港今日稍后天气开始急速转坏,将于下午2时20分改发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并会在八号信号生效前约两小时发出“预警八号特别告示”。
迎战风王,官民同心。特区政府连日来超前部署做好准备,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表示,“政府动员计划会启动,第一线预备单位随时候召,应对台风。”他强调,底线思维要强、安全系数要高、加强应对能力及资讯发放的速度,已通知政府不同部门,政府动员计划将会启动,并团结社会力量,全力戒备。当发生超出预估的情况时,要将影响降到最低,将复原的时间尽量缩短,让社会尽快回复正常生活。
李家超昨日特别指示保安局提早启动紧急事故监察及支援中心,预先做好统筹及应变部署。他昨日早上到紧急事故监察及支援中心视察,听取各方面部署情况,并与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及保安局局长邓炳强举行会议,深入讨论不同部门应对工作。
加购四部“龙吸水”应对水浸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联同多名局长昨日落区视察防风措施,呼吁住在水浸高风险地区的居民尽早入住庇护中心。渠务署、土木工程拓展署及民政事务总署昨日召开记者会,公布11个地点的水浸风险评估。渠务署表示已加购四部“龙吸水”排水机,最迟明早到港后可立即投入使用。陈国基昨日下午联同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发展局局长甯汉豪和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到三个地方巡视,包括位于沙田靠近城门河的行人隧道、土瓜湾的地盘及鲤鱼门,落实防风措施的情况。
司局长视察水浸黑点设施
陈国基表示,位于沙田的隧道地势低洼,现有水位距隧道底部仅约两米,若风暴导致河水暴涨越过护栏,隧道可能于一两分钟内迅速淹没,风险极高。为保障市民安全,路政署已在全港16条同类隧道安装水位侦测器及24小时监控镜头,并将于八号风球生效数小时后、趁使用人数减少时,提前封闭隧道,现场会有警务人员执勤,防止市民进入。
至于土瓜湾地盘,陈国基确认己加固棚架及天秤。在鲤鱼门低洼地区,相关部门已架设安全绳索及离地临时通道,并部署每小时可处理大量积水的“龙吸水”排水机械人,以备紧急撤离居民所需。
陈国基强调,政府各部门已全面启动防风应变部署,包括提早启动紧急事故监察及支援中心、开放临时庇护中心,呼吁市民切勿外出“追风逐浪”,并呼吁住在高风险出现水浸地区的居民尽早入住庇护中心,又称雇主亦应以员工安全为首要考量,灵活处理工作安排。
为应对超强台风,多个政府部门已提前落实防风措施,并加强人手应对。渠务署、土木工程拓展署及民政事务总署昨日召开记者会,公布水浸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
渠务署利用模型系统,对全港25个沿岸低洼、当风地区的水浸风险进行了评估,预计其中11个地区水浸将较为严重,多个地区水深预估将在0.6米到1米,其中大埔区林村河等沿河单车径可能出现1.5米水浸。
为应对超强台风,渠务署署长莫永昌表示,署方将额外增设20队紧急应变队伍,届时将共有200队负责全港水浸处理及渠道清理。署方早前亦加购了四部“龙吸水”排水机械人,预计最迟今早可抵港并投入使用。
吁高危地居民迁庇护中心
针对高风险地区,莫永昌表示署方将继续按照计划加设、强化防水浸设施,包括大埔林村河、广福桥附近放置临时充水式挡水坝、鲤鱼门加高挡水板后堆放沙包墙等措施。此外,他表示署方与深圳水库方正保持紧密联系,以确保排洪安排及时通报。
土拓署土木工程处处长黄志斌表示,已指示负责海事工程维修保养的承办商做好准备,安排足够的人手、机械和材料,并指计划将轮班当值的工作人员,从55位增加到100位,以确保紧急情况下采取应变行动。
民政事务总署副署长王婉蓉表示,民政事务总署现已动员区议员及关爱队,向易受水浸影响的居民传达天气资讯,并劝导高风险地区居民迁往临时庇护中心,并表示全港18区逾40间庇护中心将提前于今早8时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