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讯】记者郭如佳报道:政府于最新发表的2025年施政报告中,提出设立超过一亿元专项基金,积极支援本地大学开展航天科技研究。香港中文大学(中大)近日获“创新及科技支援计划特别征集(航天科技)”拨款1899万港元,专门用作推动其碳卫星研究项目。该项目将应用于监测全球及重点区域的温室气体浓度,尤其关注二氧化碳及甲烷含量,为全球气候监测及可持续发展领域作出贡献。
中大的研究项目名为“集成碳卫星遥感与建模的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与源识别系统研究”,旨在推动新一代碳卫星遥感与化学模拟技术发展,借此提升全球及区域温室气体监测的准确度及解析度,并整合卫星数据、人工智能及地面观测技术,为追踪碳排放源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统筹人中大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兼卓敏地理与资源管理学教授关美宝表示:“很高兴获得政府大力支持航天科技研发。中大一直致力相关工作,是次拨款将推动香港卫星环境研究走向前沿。凭借高效能卫星数据中心的建设,将为气候行动、城市创新及灾害应对奠定科研基础,同时推动香港迈向全球可持续发展。”
团队成员、中大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副教授马培峰指:“本项研究结合先进卫星遥感技术、模拟模型及人工智能,能够提供精准及具实用性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不仅拓宽科学认知,更有助香港及全球制定和规划相关政策。”
此研究由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及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跨学科合作。团队成员、中大工程学院助理院长(研究)任伟教授指出,已成功将中大自主研发的激光光谱技术,应用于高精度二氧化碳及甲烷地面观测,并融合创新走航监测车,实现温室气体的动态监测及精准溯源。
研究团队亦期望于香港建立首个符合国家和国际科研标准的卫星数据中心,支援碳中和、智慧城市建设、自然灾害监测及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研究及决策。相关设施将弥补香港在数据与基础设施上的不足,为科研人员、政策制定者及业界提供高质素卫星数据,进一步巩固香港在全球气候及卫星科学领域的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