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食环署引入机器人扫地灭蚊

2025-10-02 05:01:4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工业级机器狗可取代人手进行雾化灭蚊,深入车辆无法达至的山林。机器狗配备镜头,见到人或动物,会自动停喷。\大公报记者易晓彤摄

  机器人在香港的应用日益普遍,马料水海滨一带有扫地机器人在自主清扫、鹤咀垃圾湾的山坡上有机器狗在运送垃圾、载着灭蚊药水的机器狗深入郊野进行雾化喷洒……食物环境卫生署近年引入这三款科技,针对广阔街道清洁人力消耗大、无车路的山坡人力运送垃圾难度大,以及难进入丛林深处灭蚊等痛点,在部分地点进行试验计划。

  食环署表示,这三项创新科技有助提高工作效率和职安健,最重要是“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长远期望减省人手和资源运用。\大公报记者 易晓彤

  食环署和机电工程署合作,引入了一个由深圳公司研发、在环卫机器人比赛夺得冠军的自动清扫机器人,以进行街道清洁服务。今年较早前在科学园一个广场进行测试,以观察其运作成效,目前正在马料水海滨一带的公众行人路进行第二阶段测试。

  大公报记者日前在马料水现场直击机器人的试用情况,不同于家用小机器,这个身似小型车辆的机器人重660公斤,身上装满雷达感应器,会自动躲避行人或刹车,可装载85公升垃圾。机器人所过之处,垃圾基本被清理得一干二净,满载后可自动前往指定地点倒垃圾,并能自主返回充电站补能,充电4小时便能工作8小时。

  食环署助理署长潘炳扬表示,该款清扫机器人毋须人手操控,设定好路线,便会自助清扫,适合在启德、天水围、白石角等范围大的公众行人路应用,有助节省人力,“这些地方靠人力扫,走来走去很麻烦,而且花时间;机器人走得快,扫的范围大”,但初步评估,清扫机器人不会应用在市区。

  运垃圾负重是人力三倍

  潘炳扬说,国内经验该机器人能替代三至五个工人,在香港实际效能还需验证。食环署期望明年内再引入多两个机器人,扩展到包括启德在内的三个区域进行测试,另外两个正在物色中。

  潘炳扬补充,为适配香港场景,该机器人已经完成本地化调整,将原有的普通话警示语改为粤语,并已向运输署申请许可证,确保在公众区域运行合规。

  借鉴内地在泰山用机器狗运垃圾的经验,香港也为“难达垃圾点”找了同款帮手。食环署花费约60万元,购入宇树科技的一只机器狗,该机器狗可负重逾30公斤,在崎岖的山坡泥路上落如履平地。去年12月起已在七至八个地点试验使用,鹤咀垃圾湾是其中之一。潘炳扬称,由于该地经常堆积垃圾,但无车路直达,若靠人力上落山搬运,每转最多搬运10公斤,还要拉着绳子攀爬,较为危险,只能待风浪较平静时进行船运,现时由人手操控该机器狗搬运垃圾,负重是人力的三倍,减轻工人负担。

  潘炳扬表示,该机器狗适用于斜坡和梯级等环境,现与理工大学合作研究将其实现全自动化,自行到达目的地,毋须人手操控。该署将视乎实际需求,考虑是否增购机器狗。

  进入丛林深处喷灭蚊药

  同款机器狗还变身“灭蚊能手”,背上装有灭蚊药水、可进行雾化处理的设备,配置旋转云台,由人员操控,深入机械车无法达至的山路、斜路和丛林,喷洒灭蚊药,再毋须工人穿上全套防护衣和背着灭蚊设备工作。机器狗配备镜头,见到人或动物,会自动停喷,风速计测到一定程度风速时,亦会停喷。潘炳扬称,该机器狗已在港岛东区云景台测试过,成效不俗,未来会再购置2至3个,应用在其他地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