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口琴家创呼吸法助肺病患者康复

2025-10-03 05:01:4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2025十大杰出青年名单

  国际青年商会中国香港总会主办的“2025年十大杰出青年选举”昨日(2日)公布结果,十位获选者来自不同界别,但都有着热爱香港的共同点。他们一直保持追梦的热诚,以国际视野寻找人生目标,拚搏努力成就梦想,发挥专长服务香港。

  他们当中,有三位中西文化艺术表演者,以音乐筑建沟通的桥梁,尽自己的努力向全港社会传递青年力量的同时,更以香港多元的文化背景作为根基,在世界舞台上说好香港故事,“让世界听见生动的香港旋律!”\大公报记者 陆九如

  荣获2025十大杰青之一的李俊乐6岁接触口琴,展现非凡天分,他不满足在海外求学,回国学习口琴鼻祖──中国传统乐器笙20余年,自创中西融合口琴风格,2017年更获得世界口琴大赛冠军。他的音乐故事,扎根香港,又不断向世界延伸。

  在香港,李俊乐将音乐与公益结合,从住院观察肺病患者康复手段中获得灵感,把口琴吹吸的腹式呼吸与传统气功呼吸法相结合,成功帮助不少患者进行肺部康复,更惠及不便外出的老年人。另一方面,他亦以自身行动积极反哺香港的艺术土壤,积极培养口琴学生,即将带队参加暌违八年的德国世界口琴节。

  走向世界时,李俊乐面对口琴在古典乐领域认可度低、依赖麦克风的困境,主动创新求变,借鉴管弦乐原理发明“双共鸣口琴”,打破口琴音乐技术局限。李俊乐亦透露,他将带领一位年幼的学生在口琴节上表演吹笙,通过跨代合作的方式,身体力行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乐器的典雅,以及中西艺术交融之美。

  粤剧花旦打造《帝女花》动画

  “青年强则国强,我们这一代人要团结起来,形成一股力量,将传统艺术和美德精神承传给下一代,更要走向世界。”著名粤剧花旦林颖施将粤剧文化形容为“宝藏”,又指要先做好传承,将根扎稳扎实,再谈多元化的发展。她花七年时间将经典粤剧曲目《帝女花》打造成动画电影,希望可以让下一代对粤剧产生初步的认识。

  而被问到经典粤剧曲目《帝女花》被编进嘻哈音乐《大展鸿图》,以别样的方式在海内外“出圈”,林颖施认为:“很多电影和舞台剧都会用到粤剧元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想不同方法将它发扬光大。”林颖施介绍,早前在亚洲国际时装展上,她以粤剧元素做跨界时装秀的花旦,站在一群模特中间亦毫不怯场,“因为我有文化自信,香港的粤剧有其独特魅力。”她在表演中,更是将《帝女花》“玩出了花”,先是致敬经典,再填了新词,与管弦乐团合作,最后更是用粤语表演了一段说唱,“很多没看过粤剧的观众都说,原来粤剧可以这么新潮。”

  “两文三语”融入歌曲创作

  被誉为港产音乐剧天花板的音乐剧《大状王》叫好叫座、越做越爆红。其乐队领班、2025十大杰青之一,多元音乐人卢宜均分享了自己想为香港艺术发展出力的心路历程。在香港长大、读传统名校、升读国际学校,再出国留学等经历,让卢宜均发现:“每种语言的用词不一样,就像打开了性格的不同抽屉。”这份感悟,成了她“三语创作”的起点─粤语承载着香港本土的烟火气,英文折射跨文化的视野,与普通话剧团合作时“词不达意”的窘迫,更让她看清语言是文化的镜像。

  她将自己对香港“两文三语”的思考融入歌曲创作中,勾勒出香港几代人语言变迁的轨迹。卢宜均坦言,香港故事本身就是多元的丰富的融合。她说,未来仍要继续努力,让世界听到一个由语言织就、因融合而生动的香港旋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