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遥距病理冷冻切片服务,不单节省医生往返的时间,更减少样本运输环节,让资源得到更有效运用。图为样本扫描机。
【大公报讯】记者肖泓宇报道:施政报告提出政府积极推进数字病理技术及AI的发展,为配合数字化发展,医管局新界东联网已在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北区医院、大埔那打素医院配备数字扫描仪,成功推行全港首个遥距病理冷冻切片服务,并引入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目前每周处理1至2宗遥距病例,准确率与现场诊断无异,预计明年首季将人工智能诊断投入临床应用。
北区医院及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医院病理学部顾问医生陈昌坚表示,遥距病理冷冻切片服务现主要应用于副甲状腺样本,透过高清扫描仪将玻璃切片转化为数字影像,再经医管局内联网即时传输,医生可在20至25分钟内完成诊断。
年底扩至皮肤肿瘤等检查
他称传统病理冷冻切片过程费时费力,举例由于病理学团队设置在北区医院,那打素医院外科团队在手术期间采取组织样本后,需病理学部进行即时冷冻切片及诊断,医生需从北区医院即刻前往支援。遥距冷冻切片技术解决了这一问题,那打素医院的技术人员在病理科医生透过即时通讯软件远程监督下处理样本,制成玻璃切片后,用专门仪器扫描成高解析度图像,“这就像谷歌地图一样,可不断放大,达到显微镜级的清晰度。”
他强调,这模式节省医生往返两院的时间,减少样本运输环节,医疗资源更有效运用。他预计年底将服务扩至“切缘评估”样本,如皮肤肿瘤手术中的边缘组织检查,以确保肿瘤被完整切除。
AI诊断明年首季临床使用
在跨院协作方面,陈昌坚称,数字病理技术让跨专业团队会诊更高效。数字化会诊已实施九个月,每两周可讨论十多名病人病例。透过数字平台,放射科、肿瘤科、病理科及外科医生可同步查看病人医学影像,实现无缝对接,并制定适切治疗方案。
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方面,该系统于今年第三季开始试行,主要用于乳腺癌及前列腺癌诊断,AI能自动标记疑似病变区域,并优先处理可能患有癌症的病例,陈昌坚称,“以乳腺癌细胞计数为例,以往医生需手动计数十多个样本,耗时几十分钟,现在AI可快速完成这项工作。”他强调,短期内AI绝不会独立出具诊断报告,仅作为“草稿报告”供医生参考。所有AI诊断需经专科医生逐一审核,确保符合标准后,才会正式发出。目前联网正进行严格的验证流程,用过往真实病例测试AI表现,预计明年2至3月正式投入临床使用。
他表示,联网将继续与医管局的AI实验室及本地大学合作,开发更切合香港病人需求的诊断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