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扫码睇片
明天是中秋节,不少市民会出外玩灯笼及荧光棒。特区政府在去年实施管制即弃塑胶餐具及产品(走塑)第一阶段法例,规定不可售卖即弃塑胶餐具及即弃荧光棒等产品,从源头减少塑胶污染,并推广“走塑”文化。然而,大公报记者在中秋节临近期间,发现仍有商户售卖即弃荧光棒;网购平台亦有商户售卖即弃荧光棒并提供可邮寄至本港。
有环保专家表示,即弃荧光棒的荧光剂有毒,除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有可能引起皮肤过敏、红肿、发痒等症状,不适宜用作玩具。有环保专家建议,当局可要求在港营运的电商平台禁止在港销售或送递即弃荧光棒,以及主动遮蔽相关关键字,以解决仍有相关产品流通的情况。\大公报记者 古倬勳(文) 调查组(图、视频)
政府去年4月起落实第一阶段“走塑”,规定禁止售卖及提供即弃胶餐具、胶饮管、荧光棒等,并提供半年的适应期。中秋节前夕,大公报记者日前到多个店舖了解,走访的大部分文具店都已经无售卖即弃荧光棒。其中在深水埗白田商场一间文具店,商户表示自去年10月适应期过后,便不再售卖即弃的荧光棒,否则会面临罚款,但也提到不排除可以在淘宝等网购平台买到,甚至可以邮寄至香港。
不过仍有部分商户未了解法例,仍售卖即弃荧光棒。日前大公报记者来到慈云山一间文具店,记者向有关店员问及是否有即弃的荧光棒售卖时,对方便拿出一盒即弃荧光棒,内里约50支,索价30元。店主向记者表示,是为了自用而入货,因为看到记者想玩荧光棒而拿出来出售。
钓鱼用品店卖荧光浮标
记者及后也前往钓鱼用品店了解,发现有商户仍在售卖用作浮标与鱼饵的即弃荧光棒。位于佐敦渡船街的一间钓鱼用品店,可购买从日本进口,用作夜钓的即弃荧光棒,店主表示自己也不清楚该类用作夜钓的荧光棒是否也被归类于“走塑”范围内禁止销售的商品之一,但该类进口的荧光棒在日本已经很少售卖,取而代之的是用电的荧光棒。另一间在深水埗鸭寮街的钓鱼用品店也有销售用作浮标、小颗的即弃荧光棒。
虽然在大部分实体店都看不到有售卖即弃荧光棒,但记者在多个网购平台,包括淘宝、拼多多及Carousell等,都可以见到有商户售卖荧光棒。在拼多多可见到有多种荧光棒售卖,价钱最低不到3元人民币;在Carousell也可看到多个售卖即弃荧光棒的页面,由15至25港元不等。记者在淘宝与售卖即弃荧光棒的商家客服联络,查询是否可运送至香港,客服说选择平台集运即可运来香港。
环保署回复《大公报》查询表示,管制即弃塑胶法例自去年4月实施后,该署已巡视约两万个零售点,包括文具店和有售卖钓鱼用具的商户,并向他们发出信函提醒有关法例要求,大部分违规情况在短时间内已作出更正,去年4月至今年9月间,该署只接获一宗涉及销售即弃荧光棒的投诉,经调查后发出书面警告,其后覆检确认该商户已更正。
环保署:相关店舖已下架
就大公报记者日前了解过的钓鱼用具店及文具店,该署发现有四间钓鱼用具店售卖少量受管制的即弃荧光棒,有关商户已即时将该等荧光棒下架,如后续跟进调查发现相关商户仍未合规将会发出定额罚款通知书,临近中秋节,该署亦已向相关商户发出信函,再次提醒他们切勿售卖即弃荧光棒等受管制产品,以确保业务符合法例要求。
就有网购平台售卖荧光棒,该署表示一直有留意本地网购平台,并提醒相关平台在本港供应的产品须符合法例要求,若发现有关平台售卖受管制的塑胶产品会进行跟进调查,并按情况作出相应执法工作。法例下的管制计划并不针对一般市民,只针对在业务过程中制造、销售或供应相关产品的行为。一般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并不会因购买及使用某些即弃塑胶产品而触犯法例。发言人又指,留意到越来越多市民明白到因荧光棒不能重用或回收且含会污染环境的化学物质,因而转用其他替代品,署方会继续以宣传教育推广为主轴,以执法为辅,从而更进一步推动社会的“走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