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渔护署引新技术 2小时鉴定鱼翅物种

2025-10-05 05:01:3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渔护署引入新的快速鲨鱼物种基因鉴定技术,能在两小时内鉴定鱼翅样本所属物种。\法新社

  【大公报讯】记者伍轩沛报道:香港每年进口约1300至2000公吨的鱼翅,当中包括受管制的鲨鱼或鳐鱼物种的鱼翅。为了确保检验进出濒危物种货物,以符合条例的规定,渔农自然护理署引入新的快速鲨鱼物种基因鉴定技术,能在2小时内鉴定鱼翅样本所属物种,为濒危物种的调查和执法具正面帮助。

  根据香港法例第586章《保护濒危动植物物种条例》,渔护署负责检验进出香港的濒危物种货物,当中包括鱼翅,以确保其符合条例的规定。渔护署表示,全球大约有400个鲨鱼及600个鳐鱼物种,而目前本港受管制的鲨鱼或鳐鱼物种约130种,渔护署会根据鱼翅的外表特征辨认物种,有需要时会采用基因鉴定技术以核实鱼翅物种。

  传统的基因鉴定技术,须对样本作DNA提取,再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基因测序以辨认物种,整个工序一般需时约三天才能获得检测结果。如果在异常情况下需要重复检验,所需要的时间或会更长,可能需要十多天。

  为了提升效率,渔护署于2024年底与美国莫特海洋实验室及水族馆合作,引入快速鲨鱼物种基因鉴定技术,以闭管条码鉴定法,省却了基因测序的程序,最快可于2小时内取得结果,大大提高检测效率。除此以外,在旧有传统技术,每个样本的鉴定成本为港币1000元,新技术则仅需港币30元,既加快效率,又节省成本,渔护署认为新技术的引入,对就濒危物种的调查和执法具正面帮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