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香港部分游艇停泊区非常挤拥,海事处与游艇业界对泊位供应是否足够,一直有分歧。\大公报记者林良坚摄;右图:发展游艇经济,业界期望政府能在不同地区及岛屿增加停泊点,方便游艇乘客上岸游玩。\大公报记者林少权摄
特首在施政报告提出发展游艇经济,计划在多个地点增加约600个游艇新泊位,并在“机场城市”增建超过500个泊位,以满足高端游艇泊位需求。
海事处与游艇业界对泊位供应是否足够,一直有分歧,业界认为泊位短缺窒碍香港游艇业发展。海事处处长王世发表示,海事处每五年进行一次泊位需求评估,最新评估覆盖到2035年,预计直至2035年前,本地避风泊位供应足以应付需求,但他承认由于使用者的习惯偏好造成部分地区泊位紧张,本港目前的泊位供应“局部紧张、整体充足”。\大公报记者 曾敏捷
王世发认为海事处与游艇业界对泊位供应的分歧是“视角差异”,他指出,海事处看的是全港范围的整体供应,而业界更关注常用区域的泊位,“正如开车一样,大家都希望停车场就在楼下,我们理解业界有自己的停泊习惯,例如喜欢停泊在西贡白沙湾,但不可能人人都将游艇停泊在白沙湾,其实全港的非航道、非危险区域都允许游艇抛锚停泊,所以我们看的是全港整体容量,不是某个区域的局部容量。”
喜灵洲盐田仔泊位少人用
王世发认为,由于使用者的习惯偏好造成泊位供应“局部紧张、整体充足”,他举例,喜灵洲附近有500个泊位,但使用的船并不多;西贡盐田仔避风塘也有泊位,但很多船东宁愿挤在常用区域。
被问到能否透过优化配套等安排改善现时的分布需求不均,王世发坦言,有人喜欢有补给的泊位,亦有人喜欢宁静的泊位,很难精准预测每个船东的偏好。他认为政府预留的五个“自由行”停泊区,与游艇会泊位的定位不同,前者的优势是灵活、低成本,而后者的优势是配套齐全,相信各有捧场客,访港游艇亦有更多选择。
锚泊区选址首要考虑安全
王世发透露,政府选择赤柱湾、大潭湾、浅水湾、大澳和企岭下海,作为“游艇自由行”锚泊区,主要出于安全考虑,有关水域夜间抛锚安全,不受航道、风浪影响。至于不选择很多游艇都喜欢停泊的西贡水域,是由于该区水上交通繁忙,没有足够的安全空间供游艇过夜停泊。
施政报告提到前南丫石矿场、香港仔避风塘扩建、红磡站临海项目,以及“机场城市”游艇港湾建设,合共可新增逾1100个泊位。香港游艇业总会主席周基伦形容拟议泊位选址,位于游艇旅游布局战略性地点,各有优势。
完善游艇泊岸设施方便游客
由于建设游艇泊位需时,周基伦期望,政府能进一步研究在不同地区及岛屿,增加停泊点,方便游艇乘客上岸游玩,他举例,若能在赤柱增加停泊点,游客上岸后可到赤柱市集购物、到餐厅用餐,丰富旅游体验,有助真正推动游艇旅游发展。周基伦建议,短期内可先完善一些小型设施,例如在西贡等游艇游乐热门地,建设简易泊岸设施,“现时很多人驾游艇到西贡盐田仔游玩,但上岸要靠接驳船,不是太方便,若多了泊岸设施,很快就能看到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