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单亲妈妈黄小姐今年7月获派简约公屋,今次是首次在新居过中秋,一家三口满脸幸福。\大公报记者林少权摄
“好久没有过这么热闹的中秋节了。”刚搬入牛头角彩兴路简约公屋的单亲妈妈黄小姐,与4岁的女儿桐桐、6岁的儿子轩轩在新居玩灯笼、品尝月饼。昨日是一家人入住新屋后的首个中秋节,也是最开心的中秋节。
今年7月,这个三口之家从大围的㓥房搬进新居。黄小姐告诉记者,再也不用让两个孩子和自己挤在一张床上睡,心中满是感恩。“这里邻里和睦,社区也会定期办活动,让大家认识彼此。”电梯里贴着彩色宣传单,中秋“追月晚间嘉年华”将在花园举行。黄小姐说会带孩子,约上新结识的邻居一起去,过个热闹的中秋节。\大公报记者 李慧妍
三年前,黄小姐的丈夫意外离世,家庭顿时失去经济支柱,她只得带着当时年仅1岁的女儿和3岁的儿子搬进大围一间㓥房,“一百几方呎,要5000元租金,还在五楼,没有电梯。女儿还年幼,只能抱上抱落。”为了不打扰邻居,她不敢让孩子在走廊玩耍,亦无法随时带他们下楼到公园,“看着他们正在活泼好动的年纪,却只能窝在小小空间,我真的很心痛。”㓥房虽有独立浴厕,但局促得转身都难,“女儿从站稳起,就只能站着冲凉。”那时,她开始申请公屋,一等就是三年。
单位可放两张床及书桌
其间,特区政府推出由房屋署主导的简约公屋,为轮候传统公屋三年或以上的申请者提供短期、低租金单位,纾缓迫切住屋需要。看到希望后,黄小姐随即申请,希望能解燃眉之急。今年6月她获编配彩兴路简约公屋单位,原有㓥房租约同月届满,一家三口于7月顺利入伙新居,“时间刚好衔接得上,真是雪中送炭,帮了大忙。”
搬入新居后,一家人的生活环境大为改善。大公报记者昨日探访黄小姐,见到小小房间窗明几净,墙上挂着卡通灯笼,架上整齐地摆着月饼,陈设简单却温馨。黄小姐善用空间,在200多方呎的单位内放下一张碌架床和一张双人床,还为孩子们准备了书桌做功课,墙上的日历标注了上学与课后活动时间。她说,新租金不到旧居一半,节省下来便可用于子女的兴趣班和学习用品,也更易安排固定作息与学习,“小朋友在家有位置做功课,放学也有同龄伙伴一起玩,见到他们开心,我就很知足。”
社区互动是她感受最深的改变。以往在㓥房“门一关就各不相识”,但在简约公屋,她认识了不少邻居,尤其是对门的一位独居婆婆,“她常来跟我聊天,说一个人在家闷。我就跟她说请她随时过来。”久而久之,两家像亲人,也像朋友。早前一次三号风球下起大雨,她要送儿子上学,幼稚园的女儿不用上课,邻居婆婆主动帮忙照应,让她不必在风雨中带着两个孩子奔波。
居住品质的提升同样具体可感。黄小姐指着浴室说:“这边更新淨,厕所不会漏水。”前阵子超强台风“桦加沙”袭港,她的家未正面迎风,整夜安睡,“更重要是安全感。保安员很尽责,会在楼内巡逻,刚刚看到陌生面孔的义工黄姑娘来找我,还会走来关心一句。”对单亲妈妈而言,这样的环境尤为珍贵,“自己带孩子,不敢住太偏僻,这里让人放心。”
“孩子看见了更宽阔天地”
昨日中秋节,社区花园的灯串一盏盏亮起,孩子们拿着灯笼跑过花圃,笑声清脆。自7月入伙以来,黄小姐的生活渐趋安定,终于能喘口气规划未来。在政府的支援与社区的守望下,家的轮廓愈发清晰,日子也一点一滴变好。从安居到乐业,黄小姐说,自己更有底气面对挑战,孩子也看见了更宽阔的天地。她相信,只要踏实向前,日子将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