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行走的课堂”认识国情 推动与国家情感联结 两年逾20万港生到内地交流考察

2025-10-07 05:01:3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港生参与“行走的课堂”不仅扩阔视野,更有效加深与国家的情感联结。右图:教育局推广建国历史体验研学新路线,行程包括参观上海中共一大会址。

  【大公报讯】记者郭如佳报道:教育局昨日表示,自2023年香港与内地恢复全面通关后,已有超过20万名学生参与了公民科内地考察及学生内地交流计划,这些“行走的课堂”不仅能扩阔学生视野,更有效推动香港青少年与国家的情感联结。行政长官李家超在今年的施政报告提出,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学与教中。教育局将于新学年的学生内地交流及考察活动中提供不少于40个行程,重点推广建国历史体验研学新路线,行程包括参观上海中共一大会址、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

  教育局首席助理秘书长叶秀媚昨日在教育局网上专栏“局中人语”撰文表示,该局一直以来积极推动高中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内地考察,以及涵盖多元学习主题的中小学生内地交流计划。学生们通过参观西安兵马俑、浙江良渚文化遗址、深圳南头古城等地,深切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走访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科技企业,亲眼见证了国家的创新实力。不少学生表示,通过文化工作坊、企业参访等实践体验,有助于深化课堂所学。

  叶秀媚表示,新学年公民科内地考察共提供28个行程,其中18个为一至三天的广东省行程,10个为四至五天的广东省外行程。学校报名安排已顺利完成,首批考察团将于本月出发。至于学生内地交流计划,也将在新学年陆续推出80多个行程。

  研学行程包括上海中共一大会址

  今年的施政报告提出,教育局会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学与教中,包括设计建国历史体验行程,并在2025/26学年的学生内地交流及考察活动中提供不少于40个相关行程。为配合这一政策方向,教育局与内地紧密合作,在公民科内地考察及学生内地交流计划中,进一步推广建国历史体验研学新路线。行程包括参观上海中共一大会址、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

  叶秀媚指出,学生们通过参访革命历史遗址、博物馆或专题纪念馆,了解先辈的英勇事迹,反思战争的惨痛教训,从而珍惜得来不易的和平,并认识现代中国的发展源起与精神价值,培育民族精神。例如,高小学生有机会到访贵州的长征文化数位艺术馆,观赏以“艺术+科技”为媒介的长征故事;高中学生则可透过探访革命要地江西于都“长征第一渡”,了解先辈的奋斗精神与民族坚毅。

  本学年,教育局为学校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让学校可就公民科内地考察及学生内地交流计划活动安排教学助理及助理教师参与带队工作。教育局向学校提供支援,于上月29日及30日为教学人员,包括教师、教学助理及助理教师举办讲座,介绍最新的考察安排、教学资源,以及已优化的活动指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