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餐厅与狗❸ /餐厅可划分宠物区 免影响他人

2025-10-07 05:01:3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狗主吕先生表示,现时跟爱犬外出用餐,只能将犬隻放在餐厅之外。右图:有主人带同宠物犬光顾餐厅,只能坐在店外位置,不能进入食肆。

  根据政府统计处2018年的数据显示,全港住户饲养的猫和狗数目分别为18.41万只和22.11万只,合计约有40.5万只,较2005年几乎翻了一倍,衍生的宠物经济潜力巨大。但本港宠物友善餐厅却不足100间,现时《食物业规例》仍禁止狗隻进入餐厅。

  大公报记者走访各区了解各界意见,大部分均赞同准许狗隻进入餐厅的新例,并希望划分区域,以免影响其他客人。有地产界人士表示,相关措施对经济有提振作用,可带旺地舖销情。立法会议员则指《食物业规例》需即时检视,让新措施能尽快顺利推行。\大公报记者 余风、盛德文、苏荣(文) 盛德文、卢刚昌(图、视频)

  周末时分,狗主吕氏夫妇带同爱犬来到将军澳的咖啡店用餐,但坐在宠物车的爱犬却要放置在餐厅界线的公众地方,不能与主人同坐。吕先生指按《食物业规例》,若食肆让狗隻进入餐厅,相关餐厅会被罚,据他所知西贡有不少食肆因此受罚。法例以外,“最大的阻力源于顾客,有些人不爱狗,又无养狗。”吕先生坦言,有些不爱狗的客人会不断投诉,餐厅亦感为难。他指食环署需修改相关法例后,才可推出让宠物进入餐厅的新牌照,希望该署能尽快修例,并且在餐厅内划分清楚宠物用餐的范围。

  狗主忧坐户外辛苦

  “现时餐厅既怕客人投诉,又怕被狗进入会吊销牌照。”狗主黄小姐透露,带狗去餐厅常被拒于门外,部分宠物友善的餐厅亦只可坐外围,“户外无冷气,好辛苦。”她支持发牌,惟怕会“等得耐”,立法会有阻滞,她认为餐厅可分隔宠物区,不骚扰其他人,强调世界多个地方都让狗隻进入餐厅,香港应该跟随。

  “有些餐厅说是人宠共融,但又不给宠物入内,觉得是借宠物(名义)消费爱心。”狗主麦小姐坦言该些餐厅会划一条线,爱犬不能与主人同座。“希望可以快点实行新措施。”她指政府预备立例的情况下,食客间可以互相包容,餐厅亦可适时逐步推行,而狗主一般都会照顾好自己的“毛孩”,如餐具都会自备。

  盛滙商铺基金创办人李根兴表示,狗隻可以带入餐厅的新措施,令业界“拍烂手掌”,不但餐厅拓展生意,亦带旺有露天范围的地舖租金。如果餐厅推出狗隻专属餐单,可刺激主人留港消费。他又认为相关措施除带旺食肆外,亦带旺宠物店及兽医行业,对“成个经济是好事。”他建议有关部门应以餐厅的空间、卫生环境及意外处理手法为衡量发牌原则。

  “条例要改啦!”立法会议员陈仲尼早前于立法会会议上提出口头质询,希望政府检视现况并修改《食物业规例》。他表示,政府30年前订立禁令,是基于狗隻可能污染食物或传播狂犬病,惟香港已有约40年无狂犬病病例,加上现时全球趋向宠物友善,认为香港应与时俱进。对于北上的港人,陈仲尼认为该政策能刺激本地消费,因宠物从内地返港检疫期长,又不愿将宠物留在家中,因而更倾向在香港与宠物一起消费玩乐。

  议员倡户外设座位餐厅先行

  陈仲尼指出面积狭小、座位拥挤的餐厅,以及烧肉店、烧烤店、火锅店等存在安全风险,或处于商场禁带狗入内的餐厅,可能不适合提供宠物友善服务。他又指获批允许狗隻进入的食肆需有明确标识;并建议先让有户外座位的餐厅试行。

  对于人宠共处的餐厅,陈仲尼表示需通过规定餐厅面积与狗隻数量比例、要求狗坐狗车或用袋装(小型犬)等方式,降低对其他市民的滋扰。即使是不喜欢狗的顾客,若餐厅服务好,可能在无宠物时再次到店,或通过外卖平台购买,餐厅仍能保留这部分客源。此外,他认为餐厅和食环署巡查人员需检查狗隻有否注射狂犬病疫苗、有无晶片纪录;并严格监管宠物不能使用客人的座位及餐具。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