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红磡临海项目今年提出初步发展建议,预计包括游艇停泊设施在内的第一期发展最迟2035年陆续完工。\大公报记者黄洋港摄;圆图:立法会议员陆瀚民建议特区政府须为游艇泊位供应提速、提量。
泊位不足被视为香港游艇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施政报告提到前南丫石矿场、香港仔避风塘扩建、红磡站临海项目,以及“机场城市”游艇港湾建设,合共可新增逾1100个泊位。业界形容拟议泊位选址各有优势,希望提速推进;有立法会议员建议政府设立高层次小组,推展发展游艇经济措施,包括探讨多管齐下增加泊位供应、压缩前期工程时间加快泊位建设等。
发展局回复《大公报》表示,会探讨再压缩前期准备工作所需的时间以及工程时间表,争取尽快为市场提供新的游艇泊位,助力发展游艇经济。\大公报记者 曾敏捷
为配合游艇经济发展,本港现正推展四个项目增加游艇泊位供应(详见图表)。香港游艇业总会主席周基伦接受大公报访问时形容,拟议泊位选址,位于游艇旅游布局的战略性地点,各有优势,举例红磡周边配套好,方便游客上岸后消费、游玩;香港仔本身是游船热门地点,发展成熟,但目前只能停泊30米以下的船,若能扩大规模、增加设施,发展将更旺盛;机场项目靠近大湾区其他城市,方便内地游客抵港后直接登船游玩,附近亦适合市民参与各类水上运动;南丫岛则适合发展跳岛游。
议员业界倡增上落船设施
不过,周基伦关注增建游艇泊位需时,相关泊位要七、八年甚或十年后才能建成,希望政府提速推进已立项项目,同时考虑短期内在西贡等游艇游乐热门地,建设简易泊岸设施,方便游艇客上岸。
经民联选委会界别立法会议员陆瀚民接受《大公报》访问时分析指出,截至去年底,本港共有约1.2万艘持牌游艇,但目前全港游艇泊位只有约4300个,即使计入拟议发展项目,距离游乐船数量差距仍有一倍之多。他认为,施政报告提出放宽访港游艇要求,可于指定水域锚泊,有助纾缓游艇泊位紧张,但现时拟议增加的游艇泊位供应项目,大多仍处研究阶段,从立项至供应动辄耗时十年。
陆瀚民提到,建设游艇泊位“有很多流程要走”,包括要做需时以年计的环境影响评估等,修建海堤亦要涉及多项法规要求。他认为,政府可考虑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或同步进行部分程序,缩短前期规划时间,并鼓励中标者用创新建筑技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为泊位供应提速。
除增建新泊位外,陆瀚民认为,增加游艇上落船设施,亦有助纾缓游艇泊位需求,“除游艇会泊位外,游艇可以停泊在安全水域,故增建泊位的数量不是要与游乐船数量或访港游艇数量完全对等,但人员上落、补给等都需要有个停泊点。我认为政府可以做研究,这类上落船设施是否足够?若需要增加,哪里会比较合适?”他提到,现时部分游艇会由于地契限制,只能允许会员使用相关设施,若能放宽相关要求,亦有助增加泊位供应。
倡设高层次小组推动
陆瀚民认为,加快泊位供应、增建上落船设施,涉及跨部门合作,而游艇经济是更广泛的领域,涉及多个政策局,建议政府设立高层次小组,由副司长级别的官员领导,协调及推动相关政策局,提速提效落实各项发展游艇经济措施。
发展局正牵头推动前南丫石矿场、香港仔避风塘扩建部分及红磡站临海用地三个项目,鼓励私人市场兴建和营运新的游艇泊位。三个项目预计可分别提供约200个新泊位,涉及合共约600个泊位。
社会期待加快游艇泊位供应,发展局回复《大公报》查询表示,因应个别项目发展计划不同,发展过程中涉及的法定程序未必完全一样(见另稿)。发展局会探讨有否空间再压缩前期准备工作所需的时间以及工程时间表,例如让一些法定程序同步进行,争取尽快为市场提供新的游艇泊位,助力发展游艇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