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工联会透过线上问卷调查,收集了市民对北都街道设施命名的意见。 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麦钧杰摄
【大公报讯】记者龚学鸣报道:工联会一项网上意见调查显示,以中国历史、文化与科技元素命名北部都会区新增街道及公共设施,将有助提升国民身份认同。工联会就此提出五项建议,包括:向市民征集命名建议,提升市民参与感;北都应按片区功能命名街道及公共设施;以国家科技成就、历史文化等元素命名北都街道及公共设施;北都康乐及休憩场地的设计融入更深厚文化主题;以及政府部门应订立明确指引,善用命名街道及公共设施的机会宣扬正向价值观。
据介绍,调查共收集327份有效回复。受访者中认为未来命名北都新增街道及公共设施时加入中国历史文化元素对增加市民国民身份认同“非常有帮助”的受访者比例最高,达46%,选择“有帮助”的受访者亦有27%。
提升身份认同
有六成受访者建议在命名中加入“名山大川、著名景观”元素;其次是“国家科技成就”元素,占58%;而“民族英雄、历史伟人”和“地方史、抗战及红色历史”则为55%;“古代史、古蹟文物”则有五成人建议使用。部分特色建议包括:五岳、珠江、东江、天宫、神舟、蛟龙等。
“街道及公共设施的名称不仅有实用性,更是城市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名片,具有强烈的宣传及教育意义,需要政府重视。”工联会会长、立法会议员吴秋北说。他建议政府举办“北都街道及公共设施名称征集活动”,邀请市民按发展主题,就北都区内新增的街道及公共设施提出命名建议。政府可以从中选取最有特色、最符合北都主题,同时又具有实用性、符合一般命名要求的名称使用。透过活动引起市民对北都发展的关注,提升参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