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暂讬服务为在家居住的长者及残疾人士,提供短期的日间或住宿照顾,让照顾者身心得以喘息,借以纾缓他们沉重的压力。右图:申诉专员公署昨日公布就支援长者及残疾人士照顾者的暂讬服务的主动调查结果。
“以老护老”“以残护残”等问题在香港日益严重,为支援照顾者减轻压力,特区政府统筹提供暂讬服务,不过申诉专员公署昨日公布调查揭发,暂讬服务的整体服务使用率长期偏低,部分服务单位的职员态度冷淡,更有“拣客”、自设关卡等情况,例如要求事前亲身会面,以评估决定是否接纳申请,或要求申请人自费进行额外的身体检查,企图将求救者拒诸门外。
申诉专员公署向社署提出25项改善建议,包括要求服务单位检视与申请人预先会面的必要性,鼓励单位尽量简化申请程序等。\大公报记者 肖泓宇 王亚毛
申诉专员陈积志批评有关机构,无考虑到照顾者可能濒临压力“爆煲”,只想找“救命草”却遇阻,“如果照顾者最终抵受不到压力,与被照顾者双双走上绝路,这些将求救者拒诸门外的服务单位,于心何忍呢?”
暂讬服务由社会福利署负责规划和管理,并由非政府机构或私营院舍或日间护理服务单位提供,为在家居住的长者及残疾人士,提供短期的日间或住宿照顾,让照顾者身心得以喘息,借以纾缓他们沉重的压力。
湾仔及中西区零使用率
公署调查发现,在2018/19至2024/25年度,长者暂讬服务的使用率平均只介乎50%至60%,残疾人士暂讬服务使用率平均只有约10%至20%,其中,湾仔及中西区的使用率甚至是0%。全港18区的使用率差异极大,例如长者日间暂讬服务,18区的平均使用率在过去数年由20%至138%不等,残疾人士日间暂讬服务则由4%至63%不等,反映现有资源未获充分利用。
申诉公署于去年9至12月期间,对46间有空缺的暂讬服务单位,以照顾者身份进行隐蔽电话侦查行动,并于去年10至12月期间,联同社署职员到访七间服务单位。陈积志表示,调查发现服务单位有“自设关卡”行为,在隐蔽电话侦查行动中,近17间(37%)的单位要求申请人与职员预先会面,或派员家访,评估身体及精神状况才决定是否收纳。
陈积志:损社福界专业
在实地视察行动中,四间(57%)服务单位亦有同类要求,例如由护士和物理治疗师,评估长者或残疾人士的身体及精神状况和自我照顾能力,以确认是否适合使用暂讬服务。电话侦查行动又发现,有八间服务单位要求申请人事先自费进行额外医疗检查,包括肺部X光、尿液及血液检验、物理治疗与精神健康评估。陈积志指这会对照顾者带来经济压力,形容是“雪上加霜”。
调查又发现,有20间单位提供的空缺资料与社署的查询系统不符、九间无明确回复是否有空缺,拒绝透露空缺情况,更出现“拣客”行为。陈积志表示,有单位仅接受数月的服务申请,若只申请一两日,则不对其安排服务。
陈积志批评,有部分服务单位是害群之马,辜负社会重托,对亟需要支援的照顾者、长者及残疾人士的福祉置之不顾,令人失望,有损社福界专业。他指所有服务单位都获社署资助,资源来自公帑、并非义务工作,有责任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优质的服务,社署作为监管的一方亦责无旁贷。
立法会议员管浩鸣昨日回应传媒表示,暂讬服务使用率为零,情况不理想,“我们社福机构本身绝对愿意去做,有时可能因资讯发放或宣传不足,令市民不知道有相关服务。”对于个别机构“拣客”、申请程序繁琐,他称应该处理,建议社署透过“放蛇”等方式监察,并作出与其现有牌照相关的处罚。他强调,最重要是做好服务质量,希望社署加强监管与优化流程,强化前线人员培训。
检视评估及自费体检必要性
申诉专员公署向社署提出25项改善建议,包括要求服务单位检视与申请人预先会面评估的必要性,鼓励单位尽量简化申请程序,例如透过电话或视像形式进行评估;详细了解所有暂讬服务单位现时对身体检查的要求,如有单位在基本检查以外施加额外的检查项目,应提出理据并先获得社署批准等。
社会福利署回应表示,欢迎公署进行有关调查,该署接纳并正积极跟进公署的所有建议,当中部分建议已落实或在进行中。社署会持续致力提升各非政府机构及私营院舍提供的暂讬服务,方便有需要人士使用。社署近年推出多项创新措施,并因应公署的调查结果而推行相应的改善措施,以多管齐下的方式便利和鼓励长者及残疾人士使用各服务单位提供的暂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