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彩虹回旋处连接龙翔道、太子道东、新清水湾道及彩虹道等多条干道,是九龙东主要交通枢纽之一。四线交集,导致行车效率大减。左下图:牛池湾公共交通总站夜间有大量小巴停泊。右下图:政府将分阶段把巴士及小巴站迁往牛池湾公共交通总站(箭嘴示)及清水湾道35号“综合发展区”外的新停车湾。
九龙东心脏地带的彩虹回旋处与新清水湾道一带,四线交集,交通繁忙,是居民常常抱怨的20年“塞车黑点”。
彩虹邨重建计划展开,成为改善彩虹交汇处塞车的契机,当局将扩阔道路建巴士停车湾,使西行车流更畅顺,预计可以纾缓上址交通。\大公报记者 麦晋玮、苏荣(文) 卢刚昌(图、视频)
彩虹回旋处连接龙翔道、太子道东、新清水湾道及彩虹道等多条干道,是九龙东主要交通枢纽之一。四向车流于此频繁汇聚,影响行车效率。新清水湾道近牛池湾街市的路段更经常受巴士及小巴上落客影响,出现塞车情况。
早上及傍晚繁忙时段,车龙从太子道东一路延伸至牛池湾街市,甚至回堵至彩云邨外。对驾驶者而言,这条短短数百米的道路,却往往成为每日最漫长的一段路程。
不过,沿新清水湾道到西贡方向,途经的牛池湾公共交通总站(近彩云圣若瑟小学前)却像一个“荒废”的空地,平常不会有小巴及巴士上落客,只有在晚间会有大量小巴停泊,有居民便建议可以将小巴及巴士站改到这位置,减低近牛池湾街市路段因小巴及巴士上落客导致阻塞的情况。
附近居民李先生表示,近牛池湾街市的路段经常有有校巴、小巴、又有家长车,全部抢位上落客,也有的士在车缝中穿插,存在安全隐患,这路段经常有交通意外,左边线已有巴士及小巴阻挡,转线时又经常会有危险,即使邻近港铁站的位置也有相同的情况,早已被驾驶人士视为交通黑点。他建议“将小巴及巴士上落客的位置改到彩云圣若瑟小学前的公共交通总站,应可减少堵塞问题。”
多年来因工作需要,经常开车经过以上路段的张先生也表示,小巴及巴士上落客堵塞新清水湾道路段的问题,已持续了20年,而且经常因有车转线导致交通意外。
全港车流最密集路段之一
《大公报》向运输署查询,署方回复指,数据显示清水湾道介乎龙翔道与新清水湾道的早、晚繁忙时段车流量约达每小时2800至3500架次,属全港车流最密集的路段之一。政府近年已分阶段推展交通改善措施,为改善清水湾道(西行方向)近彩虹交汇处的挤塞情况,政府早前已把港铁彩虹站A2出口外的小巴站迁往坪石邨新设停车位置,减低因乘客频繁上落造成的阻塞;同时计划延长新清水湾道近圣言中学(彩兴苑外)的巴士停车湾,工程预计于年内展开,以增加巴士上落客位置,使西行车流更畅顺。
此外,为纾缓牛池湾街市一段清水湾道的车流压力,政府将分阶段把该处巴士及小巴站迁往牛池湾公共交通总站(近彩云圣若瑟小学)及清水湾道35号“综合发展区”外的新停车湾,预计2028年完成。
屋邨界线后移腾出用地
不少居民也期望,政府能把交通改善方案纳入彩虹邨重建计划。黄大仙区议会议员雷启莲表示,彩虹交汇处的挤塞情况已存在多年,去年彩虹邨重建计划已正式推出,希望政府能善用重建的契机改善彩虹交汇处的交通问题。
据了解,房委会在彩虹邨重建计划中,将重新安排楼宇的布局,分三期把屋邨的界线后移,腾出部分现时彩虹邨用地,以配合政府进行道路改善工程。
房委会更特意将丹凤楼纳入第1期清拆,期望尽快提供毗邻彩虹交汇处的土地,让相关政府部门进行道路扩阔工程,增加行车线改善车流,亦可加建巴士停车湾,避免巴士占用行车道等候上落客,改善彩虹交汇处的交通。此外,政府正研究打通新清水湾道近圣若瑟英文中学至彩兴路的连接道路,以及将彩兴里至清水湾道的一段新清水湾道由两线扩阔至三线,以增加容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