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反映民意/议员关注人口劳工置业 纷建言献策

2025-10-11 05:01:3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昨日会议讨论丰富置业阶梯、支援和保障劳工、推动医疗发展,以及加强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等议题,多名议员继续积极提议。立法会议员梁美芬表示,施政报告是吸纳及回应了很多议员代表市民反映的意见,在良政善治下的香港特区,行政、立法互相促进、互相配合、互相监督。她亦指,有必要让市民清楚知道,双方事先已就各项建言献策充分沟通。

  立法会议员林琳认为,施政报告展现政府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心,改变过往“不干预”的政策取向,并且积极推动完善配套,鼓励生育,当中包括提出初生子女额外免税额加码,3年内新增15所资助幼儿中心等等。她建议政府积极考虑建立一个由司长级官员统筹的工作小组,持续推进,彻底完善香港人口蓝图。

  立法会议员颜汶羽期望政府审慎检视外劳政策,确保本地工人优先就业,堵塞制度漏洞,打击黑工,维护劳动市场健康发展。他建议劳福局加快人力推算中期更新,并落实“动态调整”机制,又建议按行业失业率及经济表现,针对失业率高的工种,收紧甚至暂停外劳配额,必要时实施“零配额”“零批准”安排。

  北部都会区重中之重

  立法会议员吴秋北肯定施政报告提出的方向性规划。在房屋供应问题上,他呼吁政府超越资源分配的思维,坚定不移地将加速土地供应,尤其是北部都会区的土地整合与开发,作为所有政策的重中之重。而在劳工问题上,则须强化对输入劳工的监管执行力,并切实投资于本地工人的技能提升,以及建立集体协商机制。

  立法会议员陈沛良欢迎政府于三个地区康健中心推出先导计划,与社区机构合作,为市民提供精神健康评估,及早跟进和转介高风险的个案。他期望政府继续朝着“能者共付”、“能者自付”的方向,研究加强基层医疗和医疗保险作用,令公私营医疗系统形成协同效应,分担公营医疗压力。

  立法会议员谢伟铨则指出,提高绿表居屋比例、进一步放宽资助房屋的转售及出租限制等,或许会令一些从未享受任何公屋、居屋等房屋福利的市民感到不公,政府需要加以关注,作出平衡。展望未来,他期望政府检视沿用多年的房屋政策,制订更高标准的“人均居住面积”,使到市民有望“住大啲、住鬆啲、住好啲”。

  立法会议员管浩鸣认同政府成立“社会高龄化对策工作组”,期望工作组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打破过往安老政策的樽颈。他建议政府落实构建《安老事务发展蓝图》,释放银发劳动力、优化和整合跨境安老资源,包括扩大医疗券的使用范围至内地住院和日间手术等,同时进一步加强支援照顾者,包括建立照顾者名单和资料库等。 大公报记者 龚学鸣

  立法会议员林振昇:建议政府加强专业培训服务,让工人更好适应劳动市场变化;期望政府继续动态留意,如就业形势再严峻,就应考虑提早检讨补充劳工优化计划。

  立法会议员邓飞:期待政府在明年上半年,可以公布北都大学城的概念发展纲要,认为大学城发展可兼顾以本地大学的扩容提质为主导,以及吸纳国际知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进驻两种模式。

  立法会议员梁文广:建议将绿置居纳入资助出售房屋规划,从设计源头优化户型配置;设立5至10年的“重建滚动期”,有系统推进屋邨重建。

  立法会议员郭玲丽:建议分层护理模式以“三层健康架构”为核心,重整本港辅导与精神健康服务的运作模式,衔接基层医疗、学校与社区服务,让市民在“对的时间获得对的支援”。

  立法会议员张欣宇:建议政府推出更多自动驾驶的示范试点项目,让市民眼见为实,亦有机会亲身体验自动驾驶技术的最新进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