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市建局“高买低卖”连续三年亏损

2025-10-14 05:01:2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发展局局长甯汉豪。右图:发展局表示,当局将检讨“七年楼龄”收购机制相关方案及措施,明年内提出建议。

  立法会发展事务委员会昨日讨论加快市区重建,有议员关注市建局的财务状况,出席会议的市建局行政总监蔡宏兴指出,市建局2024/25年度亏损27亿元,连续3年亏损,若果政策不改变,5至10年内市建局将用尽资源。

  发展局局长甯汉豪坦言,当年推出“七年楼龄”收购机制,是为加快启动市区更新,但过去多年来有关做法开始带来“高买低卖”问题,亦对私人市场出价收购造成阻力。当局将检讨相关方案及措施,明年内提出建议。\大公报记者 龚学鸣

  一并检讨“楼换楼”措施

  市建局同区“七年楼龄”收购政策已沿用20多年,甯汉豪表示,认同“同区七年楼龄收购方案”宽松。她指出,政策原意是加快重建,但会阻碍私人发展商收购,当局将检讨收购方案,明年内提出建议,同时会一并检讨“楼换楼”等措施,亦会研究回迁方案,即受重建影响的业主,日后能迁回原区,政府会资助部分建筑费,业主亦要投放较多资金。

  今年施政报告提出,在北都古洞北及粉岭北新发展区预留三幅土地让市区重建局筹划兴建新楼,作为将来“楼换楼”的替代单位。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陈学锋指出,现时收购计算方法是“划一”,整个重建区,不论座向、街景,也是同一价钱,但正常买楼不是这样的操作,呼吁政府检讨机制。

  议员倡让发展商提早进场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陈恒镔呼吁为居民提供更多补偿方案,“市区换拓展市区能否换大些,过往也试过,试过1呎换1.2呎、1.3呎,让居民快点做选择。”新民党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认为,政策难以执行,因为或出现长者未必愿意迁离当区的情况等。

  甯汉豪表示,政府明白在新发展区以“楼换楼”方式安置受重建影响的住户,特别是长者的挑战很大,但现时旧区未有合适土地,如未来市区有地盘做重建,不排除在市区推出“楼换楼”用地;当局亦会研究增添诱因,例如从单位面积或价钱方面着手。

  亦有议员关注沿用“七年楼龄”机制的可持续性,市建局行政总监蔡宏兴坦言,市建局已经第三年亏损,资产累积亏损百多亿元,形容情况不可以长久,随着已承诺项目开启,未来5年市建局有不少“使费”,若政策不改变,市建局短期内、5至10年会用尽资源。

  九龙中立法会议员杨永杰建议,市建局应改变与发展商的合作模式,例如能否一旦启动收购已让发展商入场,减低资金投入及市场负担。

  蔡宏兴表示,邀请发展商提早进场属好建议,可详细考虑,但需考虑早期阶段如何选择适合发展商合作,发展商亦需考虑收购时间及风险因素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