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私营安老院收费繁多,一支棉花棒也要收费。右图:有院舍收取每包湿纸巾30元。
香港人口持续老化,对安老院舍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本港安老院舍服务主要由津助、合约、自负盈亏及私营机构提供,其中私营安老院舍占市场逾七成。
安老院舍的收费通常根据院舍类型、房间类别(单人、双人及多人房)、地理位置及额外服务而定,而非资助或私营宿位的基本床位月费则由约5000元至2万元不等,收费差异主要取决于护理程度及房间类型。
大公报记者日前在新界区一间私营院舍调查时发现,职员只是介绍该院的收费便用了近一小时,近百个收费项目中,除了房租、医疗用品及服务、冷气费和陪诊费等基本费用外,连手机和收音机需充电的用品,每月亦需额外收取60元电费。此外,代购消毒酒精棉每100片收费40元,手套一盒66元。有院舍更连沐浴液亦要收费。对于一位行动能力尚可但需要定期覆诊的长者而言,入住该私营院舍的每月最低消费至少为约16000元。
收费缺乏清晰划一标准
调查显示,私营安老院舍的收费项目缺乏清晰划一标准,以陪诊费为例,部分首4小时收费400元,大部分院舍却收600元;不少院舍亦收取冷气费,多数由4月收到11月,有些每月收费为400元,但大部分收取每月600元。此外,额外收费名目繁多,令长者及其家属难以掌握实际开支,部分院舍甚至巧立名目,增加长者的经济负担。
尽管政府提供资助安老宿位,但由于供应有限,轮候时间往往较长,根据社会福利署于2023年9月30日的统计数据,轮候津助院舍及合约院舍的时间平均约为24个月;漫长的轮候期迫使许多长者及其家庭选择入住收费较高的私营院舍,加剧他们的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