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讯】记者肖泓宇报道:跨境消费愈趋普遍,但部分个案发生纷争,跨境追讨往往会出现困难。消费者委员会昨日表示,今年首9个月接获涉及跨境网购的投诉有431宗,创4年新高,超越去年全年数字,较去年同期增近7成。而今年首9个月,有177宗透过互通机制转介网购投诉。有港人在深圳订购傢俬,但收到设计图后发现与预期不符,最终向消委会求助,经转介深圳消委会协助调停。消委会提醒,跨境消费应妥善保留有关收据及证明,以备发生纠纷时有据可依。
深圳买傢俬不对办 退一半订金
其中一宗透过投诉互通机制转介调停的个案,投诉人袁先生去年光顾深圳一间傢俬店,为香港居所订造衣柜,他于三年前曾在该店订造书柜,满意品质,当职员上门度尺时,他要求按2021年书柜的规格制作。当时职员没提出异议,他以为双方已达共识,没有即场书面确认规格及木板厚度。
傢俬店其后报价人民币13800元,袁先生支付1000元订金,但收到设计图则后,发现衣柜边框和层板厚度较预期的薄,遂向傢俬店投诉。店方说若更换木板,袁先生需额外付900元,他不满,向香港消委会求助。
香港消委会将个案转介至深圳市消委会,经调停后,店方最终同意退回一半订金。
消委会总干事沈朝晖表示,自2022年起,由香港消委会转介给境外消保组织跟进的个案有156宗,内地占84宗,其中大湾区占49宗。通过投诉互通转介机制,大约60日完成处理个案,过往三年处理成功率平均为64%,2024年达70%,今年达73%。
至于未成功处理的案例,沈朝晖表示,消费者未提供详细的消费资料,导致无法跟进。
消委会提醒,跨境购物前,应细阅货品陈述包括规格、功能等;交易后应妥善保留所有交易凭据,包括收据、订单截图、付款纪录、与商户的对访纪录。若发生纷争,消费者若与商户协商不果,可向居住地的消保组织求助,若该组织与香港消委会已签署协议,将可按机制转介个案,以调停方式解决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