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警方展示涉案证物,包括假金链和当票等。下图:有当舖经营者表示,会格外留神典当金器的真伪。\大公报记者盛德文摄
【大公报讯】记者盛德文、赖振雄报道:黄金价格持续飙升,成为不法分子以假乱真犯案的诱因。两名骗徒以高仿真度的金链,拿到多间当舖典当,三度成功骗得14万元,警方经过深入调查后拘捕两人。有金行负责人表示,随着时代不同,行骗手法不断演变,例如局部真金,或以薄金混入镍、钨、铼等廉价金属鱼目混珠;有当舖经营者表示,近年黄金仿真技术不断提高,每次收金器,也要打醒十二分精神,避免金钱损失。
三度得手共获14万元
案发于今年七至九月,警方接获多名当舖职员报案,收到高仿真度的金颈链,骗徒的犯案手法相似,也是将仿真金颈链,带到位于九龙及新界区的当舖抵押,职员经估价后随即支付现金。警方经过深入调查后,在观塘及长沙湾区拘捕两名分别27及54岁本地男子,两人涉嫌干犯“欺骗手段取得财产”及“企图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罪名,案件交由黄大仙警区刑事部跟进,其中一名被捕男子现正被扣留调查,另一名被捕男子获准保释候查,须于10月下旬向执法部门报到。
警方透露,调查发现相关金颈链经过人手加工,金颈链扣位使用真金制作,但颈链的其他部分,只包有一层薄金普通金属,被捕人士六次到当舖典当,其中三次成功,呼吁从事黄金交易业内人士应多加注意,尽可能在物件的多个部位进行充分测试,排除收到假货。
火枪验证无所遁形
大公报记者昨日访问多间当舖,当舖经营者陈先生表示,以往也有人用假货试图以假乱真,近年黄金仿真技术不断提高,稍不留神随时中招,每次收金器都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另一间当舖职员江先生表示,行内验金主要凭经验或借助试金石,考虑客人将来可能赎回,较难用火枪验证,若遇到怀疑宁愿拒绝收取。
九龙珠石玉器金银首饰业商会监事长、连锁珠宝店周生生集团大中华区营运总经理刘克斌回复《大公报》查询表示,验证回收金器真伪,一般经过几个程序,首先员工会凭经验,评估金器的重量,并用仪器初步鉴定,当与客人确定交易,收金店或金行职员会使用火枪,验证金器的成分,俗语有云“真金不怕洪炉火”,若然是伪造,或只在面层镀上一层薄金,就会无所遁形。
刘克斌又表示,随着时代不同,包金或假金行骗的手法也不断演变,多年前银价与金价有差距,骗徒会在银器上镀金,试图鱼目混珠,但随着银价飙升,改为用镍、钨、铼等廉价金属再外加薄薄一层包金,但与纯金重量仍然有差别;另外,骗徒为增加可信程度,也可能在金器局部位置,例如刻有金饰出处的扣位用真金,试图混淆职员,但一般而言,金行或收金店只要用火枪加热,已经可以破解不同的行骗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