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肇事货机的机尾在海上载浮载沉。
香港工程师学会航空分部副主席詹永年工程师向《大公报》表示,现阶段无法确定意外具体原因,而相关调查刚启动,关键在飞机的“黑盒”,当中包括记录飞行参数的飞行数据记录器(FDR),和记录驾驶舱内所有对话与环境声音的驾驶舱通话记录器(CVR),了解意外发生时的实际情况。
机场整体设计超国际标准
詹永年又提到调查需整合多方面证据,包括飞机残骸检查结果、机上四人口供、天气纪录、塔台通讯纪录、雷达纪录、飞机维修纪录及飞行记录本数据等。他指出,需依据全部事实与证据分析原因,确定原因后才能提出对应的改善提议,现阶段无法判断是否存在人为失误等因素。
对于香港机场跑道的情况,詹永年表示,机场整体设计包括所有跑道,均符合甚至超过国际民航组织的标准。而相关飞机意外调查会全方位覆盖,包括跑道在内的所有因素,但他说,从目前情况判断,因跑道或机场环境导致此次意外则暂时“不是大机会”。
香港专业飞行协会主席张敬龙表示,当时货机以时速约80公里在跑道滑行,速度属于正常。他指出,本港机场降落难度不算大,机师事前理应已了解跑道的设计。而涉事货机1993年注册,至今32年机龄,他形容属“适龄”。他又提到,若驾驶飞机发生交通意外,法例上与驾驶汽车一样,即同样可以干犯危险驾驶作调查。
大公报记者 余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