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调解之都”启航 年轻调解员发展新路径

2025-10-22 05:01:3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左至右)罗嘉熙认为调解不只是程序,更是关于认知与情绪的重构。谭雪欣认为,这一代人成长于全球化环境,因此青年调解员在跨文化冲突中特别具优势。许雨表示,在数位权益等新型议题上,年轻调解员更能准确理解当事人的痛点,从而提出更贴近需求方案。国际调解院的成立,是国际争端解决领域的里程碑。\大公报记者林良坚摄

  落户香港的国际调解院20日开业,“调解之都”启航,举世瞩目。在全球治理格局快速变动的当下,调解作为解决争端的有效途径,正被愈来愈多年轻专业人士关注及认可。《大公报》访问三位青年法律人─他们有的已经成为认可调解员,有的正在参加调解课程─了解是什么吸引他们走上调解之路。

  “年轻调解员对不同文化更敏感,也愿意理解差异。”“诉讼固然能解决争端,却常在当事人之间留下裂痕,尤其在长期合作关系中难以修复。调解则创造出让双方‘双赢’的可能。”“国际调解能以更低成本、更高保密、更加柔性的方式,处理跨境争端,协助各方避免问题过度政治化。”他们期待,国际调解院能推动新一代国际争端解决人才的培养。\大公报记者 吴俊宏 李慧妍 黄钇淼

  谈到为何对调解产生兴趣,法务经理罗嘉熙回忆,他在大学参与跨文化交流时,目睹一些小小的误会,因缺乏理解而迅速升级为冲突。那次经验让他意识到,沟通与理解往往比立场更重要。他指出,年轻调解员对不同文化更敏感,也愿意理解差异。思维灵活,不怕尝试新方法,加上熟悉数字工具,更能把跨境对话变得顺畅。这些能力,正在将调解推向更高的效率与更广的场景。

  处理跨文化冲突具优势

  香港及大湾区执业律师谭雪欣也认为,青年调解员在跨文化冲突中特别具有优势。她说,这一代人成长于数字化、全球化环境,对文化多样性有天然的敏感度与适应力。并且较少受传统框架约束,更能以创新视角理解新兴议题。同时,作为未来国际秩序的承担者,对长远和平有切身利益,因而更具调解的真诚与前瞻。

  执业大律师许雨则从制度与效果层面,解释调解的吸引力所在。他指出,诉讼固然能解决争端,却常在当事人之间留下裂痕,尤其在长期合作关系中难以修复。调解则创造出让双方“双赢”的可能。年轻调解员的价值在于相对中立,不易被既有利益格局绑住。语言与科技能力出众,能跨平台促进交流。在数字权益等新型议题上,更能准确理解当事人的痛点,从而提出更贴近需求的方案。

  如同其他替代性争议解决程序,调解的核心目标是达成和解。国际调解院的成立被视为全球治理的重要里程碑。罗嘉熙指出,传统国际争端解决多倚重仲裁与诉讼,虽然严谨,却偏于刚性与程序性,缺乏弹性与对话空间。国际调解院的设立,正好补上这一块。它能以更低成本、更高保密、更加柔性的方式,处理跨境争端,特别是在气候纠纷、跨境资源分配、公共卫生等新型议题上,协助各方避免问题过度政治化,回到方案本身,聚焦可行性与合作。

  期待制定更具权威规则

  当然,调解并非没有挑战。文化差异是最常见的障碍之一。罗嘉熙分享,在一次模拟调解中,亚洲一方重视和谐与“面子”,欧洲一方习惯直接批评,谈判很快陷入僵局。他引入“角色互换”方法,让各自尝试站在对方立场表达诉求。这个简单的操练,让双方迅速意识到语言背后的文化脉络,进而找到共同语言,打破了冷场,也打开了妥协的空间。此类技巧提醒人们,调解不只是程序,更是关于认知与情绪的重构。

  权力不对等亦是难题。许雨举例,在模拟商务争端中,大企业与小供应商谈判时,小方往往因担忧失去合作而选择沉默,实质意见无法浮现。面对这种情境,他采用“分组会谈”:先让弱势一方在私下充分表达真实顾虑,再由调解员以中性语言带回谈判桌。这种设计既保全弱势方的发言安全感,也让谈判内容更接近问题核心。当权力落差被适度校正,创造性的解方才有发芽的可能。

  许雨认为,国际调解院的成立,意味着一种“前置性”机制正在制度化。调解院可在争端升级为仲裁或诉讼之前介入,提供中立平台,减少地缘政治压力,并透过引入科学证据与多方参与,提升方案可行性。他期待未来能制定更具权威性的规则,强化调解结果的执行力;并加强与区域组织如东盟、非盟的合作,形成跨层级、跨区域的协作网络。这些制度建设,将直接影响调解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与影响面。

  倡与区域组织建常态合作机制

  对于机制的完善,年轻调解员们也提出了期待与看法。谭雪欣期待国际调解院推动三方面发展:一是制度化建设,与联合国及区域组织建立常态合作机制,提高调解结果的承认与执行;二是专业化培训,针对气候、科技、公共卫生等新兴领域,建立专门的调解员训练体系;三是青年参与,设立青年调解员计划,系统性培养新一代国际争端解决人才。

  在人才养成方面,许雨认为,年轻人除了法律知识,还应涉猎国际关系、经济、环境科学,并学习心理学与谈判学,理解人性与情绪的运作。更要主动参与国际会议,建立人脉、拓展视野。谭雪欣则强调跨学科储备与实践累积:从社区调解、商业调解做起,精进语言与文化能力,理解不同文明的思维方式。同时保持中立、保密、尊重的专业伦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