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戴水货隐形眼镜 易致眼部感染损视力

2025-10-22 05:01:4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市民选购隐形眼镜时,应优先考虑印有卫生署的列表代码(HKMD)(红框)的产品。右图:香港执业眼科视光师协会就规管“大眼仔”等医疗器械立法提出六项建议。\大公报记者肖泓宇摄

  【大公报讯】记者肖泓宇报道:万圣节将至,不少市民为“扮鬼扮马”,会佩戴俗称“大眼仔”的装饰性隐形眼镜。隐形眼镜直接接触眼角膜,属医疗器械,惟现时香港未建立医疗器械法例,市民易从非正规渠道购入“水货”,易致眼部受损感染。香港执业眼科视光师协会昨日建议,市民选购隐形眼镜时,应优先考虑商品有无卫生署的列表代码(HKMD),并应在注册视光师或医生处方下使用。

  香港执业眼科视光师协会早前以电话访问了1008位市民,结果显示,逾八成受访者认为“水货”产品不安全,但只25.7%人认为自己能够分辨水货产品。41%赞成为所有消费者医疗器械设立强制性注册要求。

  本港并无立例管制医疗器械的进口和销售事宜,现时是透过医疗器械行政管理制度,让医疗器械制造商和进口商自愿向卫生署申请表列其医疗器械。今年施政报告提出,明年向立法会提交规管医疗器械的立法建议。协会就建议政府将现时卫生署的自愿性医疗器械提出六大建议,其中包括注册要求改为强制要求。

  应选购印卫生署代码产品

  香港执业眼科视光师协会会长叶笑丽表示,隐形眼镜是可被消费者直接购买到的医疗器械产品,需求高,也极容易从网络平台购买到,不少国家或地区设立了专门的监管办法,例如新加坡、美国、澳洲及马来西亚均设立了处方要求。她并称,市民购买隐形眼镜时,应选择正规渠道进口、印有卫生署列表代码(HKMD)的,避免购买无中英文标签或标签被遮盖的商品。

  眼科专科医生汤文杰表示,“水货”隐形眼镜可能因运输、储存不当致包装破损,导致细菌孳生。着色面较大的美瞳隐形眼镜,透氧度较低,不宜长时间佩戴。他每年接获约5至10宗因不当使用隐形眼镜、引致不良后果而求医的个案,包括刮伤眼角膜及细菌性感染,曾有一名年轻人因佩戴隐形眼镜过夜而受感染,导致三至四成视力永久受损。

  协会就规管医疗器械立法提出六项建议,包括建议政府设立消费者医疗器械强制注册制度,同时限制未注册业者的网络销售行为,减低对消费者的健康风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