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港铁无人机巡隧道 大幅提升检查效率

2025-10-24 05:01:4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港铁金钟站隧道内,无人机(红圈示)进行巡检测试。\大公报记者黄洋港摄

  为配合低空经济发展,同时探索无人机在铁路领域的创新应用,港铁公司于今年6月起,在铁路隧道内测试应用超视距飞行无人机,将隧道巡检时间由传统人手的每公里30分钟,压缩至10分钟内完成,亦可全自动放置工程红闪灯,较人手速度快约一倍,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港铁表示,无人机与人手巡查相辅相成,测试进展理想,现正筹备申请于东铁綫部分露天段,测试无人机在更复杂环境下的应用。\大公报记者 王亚毛

  为深化技术应用,港铁与交控科技(香港)有限公司于今年初,在香港科学园设立“低空轨道研究中心”,近期开展的无人机于铁路隧道应用的研究,获政府“低空经济监管沙盒”纳入首批38个试点项目之一,且是唯一的隧道段超视距飞行的测试项目。

  港铁公司车务工程服务及创科总管陈庆强昨日表示,测试项目在今年6月至12月期间,于东铁綫金钟站至会展站的1公里隧道范围展开,由超视距飞行技术的小型无人机,于晚间非行车的“黄金两小时”进行,以评估在隧道环境应用超视距无人机技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成效。陈庆强表示,团队因应隧道环境采用点云技术导航,代替户外的卫星导航,由无人机扫描环境后收集数据,构建高精度飞行地图,随后无人机按预设路线全自动执行任务。

  遇异常即拍照传管理平台

  目前超视距无人机测试聚焦两个场景,包括在智慧巡检方面,无人机可自动识别隧道内的关键设施异常情况。陈庆强称,隧道内通常每两至三日,有人员于非行车时段巡查路轨及轨旁设施,确保铁路设施保持良好状态,但传统人手方式每公里巡查需时30分钟,“无人机可在10分钟内完成,飞行时如遇异常情况,会停下拍摄高清影像,即时回传至管理平台。”

  在红闪灯设置方面,传统方式需两名员工负责,在进行工程时,手动在隧道内放置两个红闪灯,以标识施工范围。测试下,无人机可搭载红闪灯并以每秒2.5米的速度飞行,“比正常人步行的速度快一倍多”,到达指定位置降落后可持续闪烁,发挥红闪灯功能。陈庆强称,目前港铁每晚收车后约有250个工程同时进行,相信工程范围越大,无人机应用的高效性越明显。陈庆强形容,无人机是员工的“队友”和帮手,两者相辅相成,而非完全取代人手。

  他表示,目前隧道测试进展理想,自6月底至9月,团队已进行逾200次飞行测试,具体精准度等将在测试完成后作详细分析,现时亦正筹备向政府申请,将测试拓展至东铁綫上水站的特定露天段,“届时将严格遵守民航处要求,完成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做更复杂环境下的测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