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社区药房计划”预计明年第四季推行。图为港大社区药房。
基层医疗署昨日公布社区药物名册的运作机制,“社区药房计划”预计明年第四季推行,先在东区、油尖旺、沙田、元朗四区试行,每区有四至五间药房,计划2027年底扩至全港18区。社区药物名册分为三个层级类别,涵盖超过100项药物,包括止痛药、止泻药,由政府提供资助,病人实际支付的共付额费用将于明年下半年公布,确保费用比市场价格便宜。\大公报记者 肖泓宇
设三类别 长远达400项药物
医务卫生局策略采购统筹处总监张伟麟表示,社区药物名册推出初期,将以“慢病共治计划”的药物名单为基础,涵盖超过100项药物,并由医院管理局统筹采购,确保药物的品质与安全。张伟麟指,当局会根据病人的需要逐步扩展,长远可望涵盖多达200至400项药物,政府亦会不时审视名册的药物名单,为未来纳入新药预留弹性,以配合社会需要。
社区药物名册涵盖基层医疗常用药物,包括预防性药物、慢性疾病管理药物及治疗偶发性疾病所需药物。张伟麟表示,名册设有三个层级类别,各层级药物的纳入机制、使用范围和共付模式各有不同。
第一层以非专利药物为主,例如止痛药、止泻药,预计占名册全部药物超过八成,并按药项及配发期计费,每个配发期收取固定费用。第二层涵盖个别专利药物和指定药物类别,如针对糖尿病等慢性病药物,按照药项及药量计费,费用低于市场价但高于医管局采购价。第三层则为特别药物类别,则视乎前两层机制运行成熟并收集意见后再纳入。
社区药物名册的药物应用预计明年下半年推行,“相信市民可以较市价低出不少的价格买药。”张伟麟表示,名册主要受惠对象为参加了基层医疗健康计划的市民,届时参与政府基层医疗健康计划,例如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的市民,可通过计划内的医生或参与社区药房计划的社区药房,根据医生处方,按共付模式获配发名册内的基层医疗药物。
基层医疗署推指引 建清晰框架
基层医疗署并推出《基层医疗社区药房指引》,为社区药房及其药剂师服务准则建立清晰框架。指引作为社区药房计划的标准基础,涵盖社区药房四大范畴,分别为运作及管理人员标准、处所要求、日常运作程序和服务范畴。首阶段社区药房计划(社区)将于本季度进行招标,并于明年第四季起分阶段推行。投标者必须是注册药房,在人手、储存环境、工作流程、电脑系统等方面须符合标准。
在社区药房计划“社区”服务模式下,符合参与药物重配服务的医管局家庭医学门诊病人,求诊后可先领取首8周的药物,然后病人可联络自行选定的社区药房预约覆配药物,每次取8周药物。费用与医管局药物收费一致。局方希望透过该计划,加强病人准确用药,避免贮存过量药物,从而减低风险和可能造成的浪费。
香港肝脏移植协会会长黄龙辉回复大公报记者查询表示,在社区药房计划下,病人看诊后无需每次都到医院取药,可凭处方就近到社区药房内配药,节省路程。他关注社区药房在各区的具体地点,是否邻近地铁站或巴士站。他举例在东区,居住杏花邨的病人若住所附近没有社区药房,最近的一间是位于西湾河,而且远离公共交通站,病人覆配药物时便不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