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垃圾黑点追踪❸/垃圾虫避“天眼” 东街不掉掉西街

2025-10-31 05:01:3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垃圾虫避“天眼” 东街不掉掉西街

  政府积极打击卫生黑点,食环署计划于未来一年,将捕捉非法弃置垃圾的网络摄录机“天眼”增至1500个。大公报记者连日来走访多区,发现垃圾黑点的非法弃置问题猖獗,有垃圾直接弃置在“天眼”底下。部分地区有天眼的位置清洁干净,但“东街不掉,掉西街”,垃圾却被丢弃在附近的街道。

  有区议员认为,加装“天眼”后,卫生情况确实有所改善,但检控数字低,未能起阻吓作用,认为应加强人手巡查及检控,才能够有效发挥“天眼”作用。\大公报记者 伍轩沛(文、图)

  食环署现时于全港超过500个非法弃置黑点安装网络摄录机,以打击非法弃置垃圾,并计划在一年内,把安装点增至超过1500个。有立法会议员早前表示,今年1月至7月,基于摄录机证据而发出的非法弃置垃圾告票为2500多张,即月均约350张,若按目前全港黑点共500部摄录机计算,即月均每部机只贡献不足一张告票,形容情况并不理想。

  多街市商户地点问题较严重

  大公报记者于本月11日,先后到油尖旺、佐敦、九龙城、深水埗等地区的垃圾弃置黑点观察。油麻地砵兰街虽有安装食环署的网络摄录机,但有一堆垃圾被明目张胆地放在“天眼”底下。这些垃圾多数是发泡胶箱及纸皮,疑是由该处附近的士多店或水果店扔出。记者又发现,部分街道后巷因为放置了“天眼”变得干净了,但同时出现“东街不掉,掉西街”的情况,垃圾出现在另一条街。

  大公报记者在土瓜湾谭公道后巷、有放置食环署网络摄录机的位置,见到后巷非常干净,几乎找不到任何垃圾。不过,记者在附近后巷再走两圈,发现垃圾并没有消失,就在马路对面的巷子,记者见到有不少垃圾堆积,附近有不少餐厅,非法弃置的垃圾也多为炉具包装及食品包装,也有些工业废料及家居垃圾。

  深水埗永隆街街市附近的后巷,邻近街市位置有安装摄录机,该处垃圾确实较少,但记者沿后巷前行见到,沿途有不少支巷,成为摄录机镜头的转角盲点,支巷内有垃圾堆积情况。记者继续前行,在后巷巷尾,见到有大量盛装蔬菜用的发泡胶箱、装修废料等垃圾,占据了后巷半条通道。

  区议员:增派人手配合执法

  在永隆街的另一个放置摄录机的位置,记者亦见到镜头底下有垃圾的情况。记者发现,在街市或商户较多的地点,后巷有垃圾堆积问题的情况较严重。

  油尖旺区区议员黄舒明表示,大公报记者观察到的情况,在区内普遍存在。她又表示,观察到部分“天眼”的镜头长期向着一个点,相信如果有人故意要弃置垃圾,镜头之下有视觉盲区。她表示,食环署已非常努力工作,但区内的街市、食肆及“三无”大厦等数量较多,非法弃置垃圾数量亦较多,要彻底根治有困难。她认为未来增加“天眼”数量时,可以考虑升级镜头条件,例如提升摄录角度,增加抓到“垃圾虫”的机会。

  “现时非法弃置垃圾罚款是6000元,罚款的阻吓力已经非常高,但执法的数字不足,容易让弃置垃圾者认为天眼是无牙老虎。”九龙城区议员林博认为,有了天眼后,垃圾黑点确实有明显改善,但仍有人明知故犯,继续在黑点弃置垃圾。他指当中不少人是“惯犯”,他们弃置垃圾的时间也有一定规律,如果天眼进一步配合增加人手执法,相信能够有更大成效。但他亦担忧,未来增加到1500个天眼,食环署能否有足够的人手监察各区黑点情况及实地执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