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图: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欧家荣表示,患者目前情况稳定。他过去三个月并没有出境纪录,因此列为本地个案。\大公报记者林少权摄;右图:居于青衣晓峰园的男病患昨被证实为本港第三宗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卫生防护中心将对附近一千五百户居民进行排查。
【大公报讯】记者肖泓宇报道:本港昨日录得第三宗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45岁男患者居于青衣晓峰园,在上环信德中心上班,潜伏期曾到过葵涌广场一带,感染源头有待确认。卫生防护中心将对晓峰园附近1500户居民进行排查,并于今日起在葵芳邨、长亨邨和上环设医护站,为出现症状居民进行评估。
查找源头 追踪隐形个案
卫生防护中心表示,最新确定患者有长期病患,于10月30日出现周身发热发冷,手部关节痛、皮疹等病征,11月1日向私家医生求诊,同日转介到玛嘉烈医院急诊室求医,血液样本对基孔肯雅热病毒呈阳性反应,目前情况稳定。中心追查患者过去三个月的旅行纪录,发现其未有出境,故列为本地个案。
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欧家荣昨日见传媒时表示,现时未能确认患者于何处感染,由于患者并无到过首宗本地个案的居住地凤德邨,但潜伏期曾到出现过输入个案的上环信德中心及葵涌广场,故当务之急是对晓峰园、上环信德中心及葵涌广场三区进行大规模灭蚊,并主动追踪隐形个案。未来数天会为患者住处附近约1500户居民作排查。卫生署同时会做基因分析及对比过往输入个案,了解感染源头。
欧家荣表示,今日起会在葵芳邨、长亨邨和上环设医护站,为出现相关症状的居民作评估,呼吁青衣晓峰园、葵涌广场及上环信德中心一带居民,如于10月1日后出现发烧、皮疹或关节痛症状的人士,应尽快求医或联络中心。
食环署防治虫鼠主任主管霍明英表示,署方在接获个案后已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在管辖区内进行防蚊灭蚊措施,亦已巡视晓峰园环境,对适合滋生蚊虫的地方提出防蚊建议,及在葵涌广场附近展开初步调查,并于今日在晓峰园及患者曾到访的地点进行访问工作。
霍明英指出,青衣、葵芳及上环三地近期蚊患指数均在10%以下,证明蚊患情况不严重。欧家荣补充,近期天气转凉,降雨变少,各区蚊患情况不严重,预计病毒爆发风险不高。
另外,就黄大仙凤德邨本地感染个案跟进,中心过去一星期为近1.1万名居民评估,40人有轻微病征,39人血液报告显示无感染,余下一宗仍在化验。
大公报记者昨晚7时许在晓峰园附近,未见有相关部门进行灭蚊工作,有街坊如常于邻近的寮肚路花园散步消遣。晓峰园居民李先生表示,屋苑附近蚊患情况不算严重,但指屋苑近山,多少都会有蚊子,“我家已安装好防蚊纱窗,不会过于担心。”
居民汤先生表示,日后外出会喷蚊怕水,“自从出现输入个案后,食环署进行的防蚊措施、加上现在天气逐渐转凉,蚊患情况好了很多。”他说,若出现疑似病征,会到健康站抽血检查,有备无患。
居民刘先生表示,屋苑清理工作做得好,蚊患情况不算严重。对于屋苑出现本地个案,他表示会加强防蚊,例如会穿长袖衣服覆盖外露皮肤,亦会让家中小孩携带蚊怕水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