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在大围积寿里,大公报记者发现有单车租赁店将单车直接泊在街上。
本港单车违泊问题持续多年未解决,《大公报》早前报道,多区单车租赁店附近的行人路长期被单车租赁店占用,出现“死车”霸路问题,沙田区更加是重灾区之一。大公报记者昨日重返违泊黑点,发现问题进一步恶化,违泊范围伸延至后巷,部分租赁店甚至不再租用地舖,转为街上流动形式操作,导致执法上更加困难。
申诉专员公署昨日发表调查报告,政府跨部门工作小组展开联合执法行动持续超过一年,涉事地点张贴近千张法定通知及清理违泊单车,制订违泊黑点和安装告示牌,但有关问题只是短暂得到改善,不久又故态复萌。公署提出多项改善建议,包括引入智能镜头协助执法、采用双层泊架、研究加入“酌情容许范围”,透过针对性方案根治问题。\大公报记者 赖振雄(文) 调查组(图、视频)
贴近千张通知 仅清理41单车
申诉专员公署在去年4月接获市民投诉,指沙田区有单车租赁店舖长期把大量单车放置在舖外的行人路,要求政府部门执法后,情况没有改善。公署调查指出,由政府跨部门组成的当区“处理违例停泊单车工作小组”,由去年7月至今年6月合共采取六次行动,在涉事地点张贴近994张法定通知,但最终只成功清理41辆违泊单车;另外,工作小组在今年6月后,将行动加密至每月一次,同时制订违泊黑点,并在附近安装告示牌,但该地点仍有逾百辆单车违泊。
大公报记者在今年6至8月,曾经在元朗、上水、沙田、大围、坑口等地区了解违泊情况,发现由于单车泊位不足,市民往往因赶时间,随便将单车放置在行人路,加上不少单车租赁店舖长期霸占行人路及公共空间,导致问题持续。
大公报记者昨日重返其中一个违泊单车黑点,位于大围港铁站附近的积寿里,发现相关问题未有改善,并有恶化迹象。据了解,虽然有单车租赁店已结业,但近月反而出现流动租赁店,随便在街上设置档位营业,连同其他地舖单车舖,行人路上的单车越来越多,部分用帆布遮掩,并伸延至后巷;大围港铁站附近的其他违泊黑点,仍然见到大量单车随处泊。
建议每季或每月检讨成效
申诉专员公署认为,工作小组内的部门已经各司其职,处理涉事地点的单车违泊情况,但各部门应更进一步全面实践跨部门协作的精神,以改善经济民生为共同目标,公署对工作小组提出多项改善建议。
规管及执法方面,公署建议继续进行跨部门协作,紧密监察涉事地点的单车违泊情况;联合行动后检讨成效方面,考虑由以往每半年,加强至每季甚至每月一次检讨,并在有需要时适当地调整执法策略;研究引入创新科技智能监察系统,试验在涉事地点安装智能镜头,利用人工智能辨识违规停泊单车,提升执法成效。
规划及设施管理方面,公署建议在涉事地点附近增加或扩阔现有的单车泊车处,便利有需要的市民和店舖使用,参考汽车停车场的管理,研究在单车泊车处采用双层泊架的可行性。
另外,政府有关部门可与区议会及地区团体磋商,考虑是否把涉事地点加入“酌情容许范围”,令地区姿彩和特色得以保留之余,亦可符合市民对道路使用权和安全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