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邝得互教授(左)荣获2025年度山东计算机学会科学技术奖的最高殊荣─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大公报讯】记者陈剑报道:无人机在搜救、巡逻与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日渐普及,但仍受复杂环境,如恶劣天气等条件影响效果。人工智能(AI)研究领域顶尖学者、岭南大学(岭大)协理副校长(策略型研究)、研究生院院长、利荣康计算智能学讲座教授邝得互,与其合作科研团队进行的研究项目“受限环境智能增强与内容理解关键技术”,大幅提升无人机在特定场景的工作能力,成果荣获2025年度山东计算机学会科学技术奖的最高殊荣─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提升无人机工作能力
该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针对现实中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面临的三大难题,包括“影像不稳定”、“在复杂环境辨识目标困难”,以及“以低成本持续提升技术”,提出了三个重要的科学发现。首先,团队探索在特定场景下增强无人机的视觉效果,让无人机的视觉系统快速适应不同场景,在恶劣条件下仍能获取较清晰、稳定的关键资讯。其次,团队提出让无人机在复杂的背景中,透过多层次分析,辨识出特定目标。最后,团队实现以低成本让无人机系统可持续进化提升。
研究提出的相关技术现已转化为商业应用,获多间AI技术公司采用,大幅提升无人机在交通管理、应急救援、植被保护、电力装置巡逻检查等多场景任务中的自主感知和决策能力,使得无人机应用能够突破更多环境条件限制,以更高效及高质素完成工作任务。
邝得互表示,该研究旨在突破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中的发展难题,成果不但推动无人机技术发展,也为提升人类福祉作出贡献,包括在救援、环保等关乎公共利益的领域上,开拓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