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运用医管局大数据 港大揭抗精神病药风险

2025-11-06 05:01:4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港大医学院研究团队透过跨专科合作,揭示抗精神病药增加罕见副作用风险。

  【大公报讯】精神分裂症及躁郁症患者往往需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然而部分药物可能带来泌乳素升高、免疫功能受损等潜在风险。过去相关研究多限于小型或单一中心数据,难以准确评估罕见不良反应的实际发生率。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港大医学院)研究团队透过跨专科合作,结合严谨的流行病学方法,运用医院管理局全港性大数据,完成了两项具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顶尖精神医学期刊《World Psychiatry》与《The Lancet Psychiatry》。这些发现不仅为药物监管与临床用药提供具体依据,更确立了香港在全球精神科药物安全大数据研究中的领导地位。

  研究团队分析逾八万名本港初次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女性的数据,发现长期使用会导致泌乳素升高的药物(如利培酮、氟哌啶醇等常用抗精神病药),患妇科癌症(包括子宫内膜癌与卵巢癌)的发生率,较使用非泌乳素升高型药物者高出近一倍。具体而言,每2300名女性长期服用此类药物,预计会多出一宗妇科癌症病例。

  另一项研究涵盖超过一万名本港精神分裂症患者,结果显示使用强效抗精神病药氯氮平的患者,发生各类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肠胃炎等)的风险,比使用另一常用抗精神病药奥氮平的患者高出约25%。以实际数字来看,每100名使用氯氮平的患者中,每年约会增加1至2宗感染个案。此风险在55岁以上年长患者中尤为显著,其每年因感染就医的频率明显高于年轻患者。

  提议建立药物安全系统

  大数据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用药指引与政策,这两项研究为精神科药物安全领域提供了关键证据。针对高龄女性或有妇科癌症家族史的患者,医生可优先考虑选用非泌乳素升高型药物,或加强泌乳素监测与妇科检查。对于使用氯氮平的患者(特别是年长者),除例行血液监测外,应定期评估呼吸道症状、建议接种流感与肺炎链球菌疫苗,并及时处理感染问题。

  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兼临床医学学院家庭医学及基层医疗学系助理教授黎子骏教授表示:“我们建议与卫生当局、医管局及监管机构合作,建立‘即时学习型’药物安全系统,将大数据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临床指引与政策,提升本地乃至全球精神科用药安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