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焦点新闻/公院殓房遗体免费存放增至28日

2025-11-09 05:01:3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上图:医管局修订公院殓房收费方案,免费存放期延长至二十八日。下图:卢宠茂强调是希望通过收费,引导市民善用医疗资源。

  医院管理局近日公布公立医院殓房收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质疑遗体免费存放期只有3日,不符合实际流程所需时间,加重市民负担。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昨日表示,经考虑市民和持份者意见后,医管局就公院殓房收费推出修改方案,把遗体免费存放期延长至28日,第29日起每日收200元、第36日起每日收550元,明年起实施。

  卢宠茂重申引入收费并非为增加收入,主要是希望让先人早日安息,同时减低公院殓房压力,而且符合“能者共付、减少浪费”原则。医管局行政总裁李夏茵估计在新方案下,大约10%存放的遗体可能需要付费。有殡仪业界人士认为新安排合理,并称遗体需存放公院殓房超过28日的是较特殊情况。\大公报记者 伍轩沛

  卢宠茂昨日出席一个活动后会见传媒时表示,公院殓房服务属于非医疗的辅助性质服务,主要是作短期保存,而随着人口老化,在公院逝世的人数不断增加,由2007年约3.2万人,增至现时逾4.1万人,增幅28%。他表示,医管局在同期致力增加公院殓房储存空间的设施,由2007年的1500个增至3360个,增幅124%,远超逝世人数的增幅。同一时间,医管局签发死亡证的时间,保持超过95%可在三日内完成,食环署也承诺15日内安排火化服务。尽管如此,遗体在殓房存放的平均日数仍不断上升,平均达三星期,个别更超过一个月,甚至超过一年,个别的公院殓房使用率有时候超过100%,情况并不理想。

  盼收费引导市民善用资源

  卢宠茂强调,公立医院收费改革的其中一个原则是“能者自付、用者共付”,希望通过收费引导市民善用医疗资源,令医疗系统可以更持续化、医疗安全网更稳固。他强调,公院殓房引入收费并非为了增加收入,而是想引导家属尽早安排殡仪服务,将遗体运送到殡仪机构,让先人早日安息,同时减低公院殓房的压力和挤迫情况。

  李夏茵表示,近日听到很多不同的社会声音和关注,尤其是关于收费的步伐和幅度,局方希望从善如流,所以调整收费安排。根据医管局数据,八成遗体在第28日离开公院殓房,余下的两成遗体中,有一半是申领经济援助和获得豁免的巿民,她预计推出新政策后,只有一成遗体存放需要付费。

  殓房使用量超过100%,意味需要在同一贮存装置内存放多于一具遗体。医管局质素及安全总监黄立己表示,去年2月至5月,有8间医院殓房使用率超过100%,今年高峰期有13间公院殓房使用率超过100%。数据显示,遗体存放公院殓房的时间中位数为3星期。

  李夏茵重申公院殓房收费原意是希望在世的人早些认领遗体,为先人举办葬礼,而且“大家都不想有些遗体要共用一个尸格”。她表示,在公院收费改革的过程,有咨询病人意见,今次会汲取教训,日后咨询对象可以更广阔。

  殡仪业:新收费安排合理

  香港殡仪业商会永远会长吴耀棠昨日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认为,新方案的安排合理。“(先人)要在医院殓房放超过28日是比较特殊的情况,一般一个月内都能搞掂。”他解释,一般而言,先人离世后需要三个工作天批出死亡证,但也有特殊情况,如果先人于星期五离世,因为周末而可能要额外等候数天。然后申请焚化炉排期一般需时15天,加上筹备工作,从先人离世到完成殓葬,一般需时20多天。

  吴耀棠指出,离世超过一个月而仍未离开殓房的个案,有些是申请将遗体运回内地土葬,或在香港某些机构的坟场进行土葬,由于手续复杂,审批时间或较长,“如果超过28日,要畀返少少雪房钱,我觉得都好合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