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殓房收费问题引发社会争议,政府有关部门从善如流,迅速调整,将免费存放遗体期由3天延长至28天,及时拆弹,值得点赞。
其实,殓房收费并非简单的“开源”或“减福利”,而是旨在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在人口老化挑战下维持医疗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性调整。随着香港人口老化,公立医院的遗体压力愈来愈大,数据显示,公立医院死亡人数从2007年约32000人增至2024年超过41000人,殓房不胜负荷。医管局已扩充设施,遗体储存装置空间从2007年的1500个,增至3360个,但遗体平均存放日数已上升至三个星期,个别案例甚至长达一年。医院殓房同一贮存装置不得不存放多于一具遗体。
应该说,引入收费机制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公立医院的殓房服务属非医疗辅助性质,维持殓房运作涉及庞大人力、电力及设备维护成本,这些开支全部来自公帑。事实上,外国医院亦有类似安排。例如,英国大多数国民保健署(NHS)医院提供5至7天的免费遗体护理和储存服务,之后按日收费,以确保资源分配合理。另一方面,收费机制旨在引导家属尽早处理殡仪事宜,也可让先人早日安息。
不过,今次有关措施在推出前似乎宣传不足,未能让市民充分了解和理解,结果引起反弹。医管局从善如流,迅速调整。据介绍,现在延长时间后八成遗体将在免费期内离开殓房,剩下两成中一半属经济援助或可豁免个案,预计最终需付费的仅占一成左右。
新措施维持对经济援助受助人及因不可控因素(例如死因裁判)导致延误的家庭提供费用豁免,确保了收费不会对基层家庭造成额外负担,他们仍能享有足够的免费期,并在需要时获得豁免。
现在殓房收费的及时调整,尽量在公立医院服务的可持续性与人文关怀之间取得平衡,确保更精准有效,值得肯定。\陈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