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受赠器官获重生 运动员盼传扬大爱

2025-11-09 05:01:3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两位器官移植受赠者范成荣(左)及卢嘉礼(右)分享重获新生的经历。\大公报记者黄佩琳摄

  【大公报讯】记者黄佩琳报道:医务卫生局、卫生署及香港电台昨日联合举办“器官捐赠日2025”启动礼,宣扬器官受赠者在国际体育活动的出色表现,鼓励公众发挥大爱精神。有器官受赠运动员感激捐赠者令自己重获新生,重拾运动的乐趣,远赴海外参与世界移植运动会,并且夺下奖牌,形容“很感激能活到现在”。

  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表示,本港仍有近2500位病人在轮候器官,呼吁市民积极支持器官捐赠。

  “第25届世界移植运动会”于今年8月在德国举办,香港队夺得55枚奖牌,当中包括47岁的卢嘉礼,他曾患肾衰竭十多年,轮候六年后,于2022年成功接受肾脏移植手术。他从小接受游泳训练,曾是泳队成员,毕业后因生活忙碌而中断练习。患病期间,他一度陷入低谷,萌生了重拾游泳以激励自己的念头,并于2016年开始轮候器官时重新投入训练。

  卢嘉礼表示,轮候换器官期间,曾想像参加世界移植运动会。完成移植手术后,他更坚定了参赛的信念,即使因药物影响而肌肉无力,仍坚持训练,最终在50米蝶泳、200米自由泳及400米自由泳三个项目夺得铜牌。

  卢宠茂呼吁登记捐赠器官

  “是捐赠者把肾脏捐了给我,我才有机会参加这个运动会,我想用实际行动去感谢他。”卢嘉礼深怀感恩地说,“作为受赠者,我也会鼓励身边的人去登记成为器官捐献者。”

  29岁的范成荣患先天性心脏病,自小和病魔搏斗,小学三年级时换心瓣,但中五时恶化为心衰竭,医生指唯有器官移植一条出路。他轮候五年,终于等到机会。接受移植前,他要靠电动轮椅和吸氧才能出门,情况差时甚至要居家吸氧十多小时,但换心后可以到德国参赛,还拿下乒乓球男双铜牌,他称是“从未想过”。

  他称,“感谢捐赠者家属愿意做出大爱的决定”,他鼓励朋友和家人考虑登记器官捐赠,给需要的人一个新生的机会,让生命延续下去。

  卢宠茂在启动礼上致辞时表示,本港现时有41万人登记器官捐赠,数字创五年新高,但每年的捐赠数量依然不足以应付需求。很多病人得到器官后,有98%的机会存活,他呼吁市民积极支持器官捐赠,到中央器官捐赠登记名册登记意愿,并告知家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