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噪音追踪❸/《大公报》多区实测 录80分贝损听力 广场舞音炮劲扰民 议员倡划黑点规管

2025-11-09 05:01:3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上图:一批中年男女在沙田公园聊天时,仍大声播放音乐。右上图:沙田沥源桥凉亭下,长者带同大型扩音器播歌起舞。下图:在天水围天秀公园,五名女士跳健身舞时,大公报记者录得伴舞音乐高达74.8分贝。

  深水埗一广场早前出现近百名妇女伴随音乐热舞的场面,震撼之余也引起公众对公共空间噪音问题的关注。香港地少人多,多数公园邻近民居,强劲音乐及人群喧闹对居民及游人造成滋扰。大公报记者近日巡查本港多个公园及公众场所,发现类似噪音问题普遍存在,场所即使张贴禁止噪音告示,仍难阻违规行为。\大公报记者 余风、苏荣(文) 卢刚昌(图、视频)

  有立法会议员直言随着便携式音响器材普及,噪音问题已不只在公园存在,他建议通过划定“黑点区”、加强巡查及分级处理等方式以作改善。

  大公报记者日前晚间走访启德大道公园时,目击有两群女士在场跳舞。在崇光百货对面,九名女士使用流动卡拉OK机播放音乐伴舞,记者在约10米外,利用量度音量分贝的仪器,测得最高音量达74.7分贝;不远处,另一群约20名女士则通过扩音喇叭伴奏,15米外的噪音仍达73.1分贝。

  另一边厢,土瓜湾游乐场内,康文署已张贴告示,列明未经许可,不得进行音乐活动或播放伴舞音乐,并标注“保持环境清静,请降低声量”的提示。然而,四名女士仍在附近播放音乐跳舞,记者在15米外测得最高噪音达77.4分贝,相关告示形同虚设。

  无视不准播音乐告示

  沙田区噪音问题同样严重。在沥源桥桥尾的凉亭,四名长者使用大型扩音器播放音乐并起舞,噪音对途经街坊造成影响,记者现场测得噪音高达80.1分贝。其后,或因居民投诉,有警员到场介入要求降低音量,最终相关人士才停止播放音乐。

  同晚9时许,沙田公园内有三名中年男女使用扩音器播放音乐,一边跳舞一边聊天,现场噪音介乎68至70分贝;即便舞蹈结束,他们仍未调低音量。另一天晚上约九时,沙田公园靠近沙田大会堂的区域,两名女子用手机连接扩音器播放音乐跳舞,记者在15米外测得的噪音超过60分贝。

  居于附近的谢小姐向大公报记者表示,几乎每天经过沙田公园都见到有人跳舞,已持续多年,令她感到十分困扰。她提到城门河一带的噪音问题更为严重,希望跳舞人士能自觉移至相对偏僻的角落,以免影响他人。另一居民林先生则认为,若公园内的音乐跳舞活动已对他人造成骚扰,就显得不妥,公园管理员应采取适当行动处理。

  此外,在中环康乐花园,日前晚上记者看到七、八名南亚人士举办派对,边饮食边以扩音器高声唱歌,站在对面行人路上声浪仍清晰听见。另一个夜晚则有约20多名外籍佣工在上址聚会,她们分散在不同角落唱歌聊天,现场使用至少三部不同大小的扩音器,唱歌时的噪音一度高达88.7分贝。

  日前晚上,记者在屯门公园溜冰场附近一角看到,约六名女子随着扩音器播放的音乐跳舞,测得最高噪音达73分贝,而附近同样挂有“禁止在游乐场内进行令人烦扰的音乐活动”的告示。另外,日前在天水围天秀路公园内,五名女士跳健身舞时,音乐产生的噪音达74.8分贝。

  须明确区域管理责任

  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主席刘国勳表示,早年屯门公园、女人街等地曾出现人群聚集及噪音问题,政府当时采取一系列管控措施,例如通过管理手段改善女人街等区域的聚集情况,这证明聚集引发的问题可通过有效干预缓解。

  然而,刘国勳指出,当前面临的新挑战是,随着便携式音响器材的普及,人群聚集开展活动的地点已不再局限于康文署辖下场地,而是延伸到各类露天空间,显著增加管理难度。

  针对相关问题,刘国勳认为,除呼吁市民自律外,政府可针对投诉频率高的区域设立“黑点区”,通过加强巡查及提醒,防范噪音扰民。他进一步建议,当局可采取“分级处理”原则,对于非黑点区域,先以劝喻方式引导市民规范行为;对于黑点区域或噪音问题严重的情况,可依据相关条例进一步规管,但不建议直接采取重罚措施。此外,考虑到部分聚集区域不属于康文署管辖范围,需进一步明确区域管理责任划分,并据此制定相应管控措施,以更全面地解决公共空间噪音扰民问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