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地空协同隧道自动检测系统配备超高清相机,自动拍摄隧道内部结构。
【大公报讯】记者戴静文报道:发展局近年积极在工务工程应用建筑机械人,辖下土木工程拓展署便在T2主干路及茶果岭隧道工程项目,利用地空协同隧道自动检测系统,执行隧道内部结构缺损检测工作,整个流程比传统检测方法快23倍,检测成本节省50%。
该检测系统由土木工程拓展署、顾问公司和生产力促进局共同研发。检测系统配备超高清相机,自动拍摄隧道内部结构的彩色及热成图像,由无人机拍摄隧道上半部分图像,无人车则负责下半部分,以实现360度全方位覆盖,并即时将图像传送到无人车的人工智能模组进行缺损检测。
系统即时精准检测毫米级缺损
顾问公司驻地盘高级工程师宋理元表示,相比传统目测检查,这套系统的优点明显,可即时精准检测出毫米级的缺损,并自动生成电子报告。该系统获得三项研发专利,并于本地及国际创科比赛获多项殊荣,包括2025爱迪生奖金奖。
土木工程拓展署并在T2主干路及茶果岭隧道工程项目,引入自动钻孔机械人协助施工。该署工程师马浩斌表示,过往在隧道内准备建造通风管道樑托前,工人一般需在高空工作台上,重复进行凿开混凝土表面、定位、钻孔和安装系稳螺丝等工序,引入自动钻孔机械人可将工序自动化。
马浩斌称:“机械人利用激光扫描技术定位,在隧道内的墙身、天花钻孔和安装系稳螺丝时,能同时吸走施工时产生的粉尘。相比传统施工方式,需要利用人手吊运和安装,采用机电装备合成法和自动钻孔机械人技术,现场工地人手需求减少60%,施工时间减少40%。”
发展局总助理秘书长潘晓东表示,会先在工务工程试用不同工序的建筑机械人,再视乎成效,指定建筑机械人在合适工务工程广泛使用。当局会在短期内推出政策,指定工务工程采用合适的高效建筑机械人,全面提升工程的品质、安全和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