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提问环节:问题1

2025-11-14 05:01:2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促进资历互通 助力国家人才“走出去”

  你认为香港应该如何善用“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扮演好“超级联系人”以及“超级增值人”的角色,以促进自身经济的同时,服务国家所需?

  ❶邓家彪:打造九龙东成创科中心

  “一国两制”下,香港可以参加国际组织,包括WTO等。香港的年轻人可以走向更加广大宽阔的国际平台。“十四五”规划中香港肩负建设“八大中心”任务,当中九龙东具发展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以及创科中心的条件。

  ❷张培刚:搭建更多创业孵化基地

  香港要以自身优势服务国家所需。东九龙文化中心作为本土艺术平台,为推动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提供了优质土壤。九龙东基建配套设施完善,有不少青年创业团队在此落脚,需要搭建更多创业孵化基地,对接内地市场,协助他们融入大湾区以及国家发展大局。

  ❸颜汶羽:将港教育培训体系带进内地

  “一国两制”在香港已经实行多年,香港具备独特优势,包括与国际接轨,同时市民熟悉国情与中华文化,并有完善的教育体系。要思考如何将香港教育培训体系带到内地,促进两地资历互通,助力国家的人才将香港作为走向国际的桥梁。

  ❹陈进雄:通过金融法律迎来机遇

  “一国两制”的优势包括普通法和高度发达金融市场,由于雄厚的发展基础以及高度发达的金融系统,香港具有不可取代性。在香港可以接触到更多机遇,作为桥梁和窗口角色,与世界接轨。投资者想要进入中国市场,香港可以通过自身的金融法律、黄金市场等优势,迎来更多新机遇。

  ❺梁思韵:航运业升级转型提升质量

  香港的优势在于“背靠祖国、联通世界”。以航运业为例,航运中心的排名并不是单纯靠货柜吞吐量,而是应该依靠升级转型,提供高增值服务,提升服务质量。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人才,政府应该提供更多政策支援。

  提问环节:问题2

  活化工厦 打造文化产业圈

  文化艺术产业是香港的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你认为政府应该如何推动该产业发展,使其成为经济新动力,并且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❶邓家彪:实现IP化市场化运营

  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只靠硬件设施,政府补贴,举办多场表演这样“简单粗暴”,而是应该形成生态,从业人员可以通过设计相关周边产品,实现IP化、市场化运营,将其变为终身事业。

  ❷张培刚:打造庙宇文化品牌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经济,九龙东可以从两方面下功夫。首先,东九龙文化中心作为本土地标以及文化发展旗舰平台,可以成为创意互助基地。其次,观塘地区有超100间庙宇,广受游客欢迎,可以进一步打造庙宇文化品牌,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底蕴。

  ❸颜汶羽:需解决场地预约难问题

  要发展文化产业,有三个要注意的问题:场地、人才、观众。预约场地困难重重将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困局。而海外人才想要来港表演并不容易,文化艺术专才无法透过现有人才引进体系进入。至于观众,香港有很好的观众基础,许多演出一票难求,希望东九龙文化中心的第一场表演能够成为香港文化产业再出发的新起点。

  ❹陈进雄:发展数码文化娱乐产业

  建议发展数码文化娱乐产业,例如国产动画《哪咤》、国产游戏《黑悟空》,背后都需要大量人力参与制作以及宣传。以香港目前的水平和发展基础,发展相关产业仍有很大的空间。

  ❺梁思韵:推动政策扶持产业升级

  九龙东的CBD需要重建,配合国家“十五五”规划,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工厦活化,打造文化产业圈。此举需要完善的配套,扶持中小企,亦让年轻人有创业的梦想。留意到不少文创公司在香港落户,认为需要政策扶持,产业才能升级转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