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2025立法会选举/香港中华联谊会办见面会 52候选人介绍政纲 涵盖经济民生教育

2025-11-15 05:01:4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香港中华联谊会昨日举行候选人见面会,50位选委会界别候选人以及两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及有关全国性团体代表界候选人参加。  

  香港中华联谊会昨日举行“2025立法会选举─选委会界别和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及有关全国性团体代表界候选人见面会”,50位选委界候选人及两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及有关全国性团体代表界候选人参加。

  现场约60位选委出席,每位候选人根据抽签次序逐一上台,向选委介绍自己的背景和政纲理念,涵盖经济、民生、教育、国安等多个范畴议题。\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 黄子晋

  发展香港经济方面,选委界候选人包括1号姚柏良、5号吴杰庄、8号邓铭心、10号范凯杰、12号洪锦铉、14号何俊贤、18号郭志华、19号黄锦辉、21号李镇强、22号何君尧、24号林筱鲁、25号陈恒镔、29号何敬康、30号魏明德、33号陈宗彝、36号葛珮帆、38号陈绍雄、39号林琳、41号庄家彬、43号林振昇、46号简慧敏、50号陈仲尼分别在各自政纲中提出多项建议。

  推动经济迈向多元化

  综合而言,众人的建议包括要推动香港经济迈向多元化,让香港发展紧扣国家“十五五”规划,持续巩固“八大中心”优势,并开拓新能源、氢能、AI、低空经济、银发经济、海洋经济、平台经济等新赛道。他们也将助力北部都会区招商引才引资,加速产业落地,打造绿色智慧经济新引擎;发展总部经济,争取亚投行分部落户等;推动旅游更好联动各行业,争取便利居民及旅客通关,以及扩展“个人游”计划至更多内地城市等。

  加强粤港澳规则衔接

  在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方面,选委界候选人6号伍焕杰、11号苏绍聪、13号柯家洋、16号吴英鹏、26号曾志文、28号马光如、31号陈少波、34号陈凯欣、37号朱立威、42号李浩然、44号黄国、48号陈曼琪,以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及有关全国性团体代表界ZN2候选人陈勇分别提出政纲包括:推进粤港澳三地加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尽快制订北都区相关专属法例,促进资金、数据跨境流动;争取与内地携手制订更多湾区标准;推动发展跨境医疗、安老;更好推动香港与内地企业併船出海;巩固香港“超级联系人”角色等。

  助青年融入大湾区

  教育、人才与青年发展方面,选委界候选人3号文颕怡、7号刘智鹏、23号冯英伦、27号刘振江、35号梁子颖、40号邓咏骏、45号黄锦良,以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及有关全国性团体代表界ZN1候选人黎达成分别提出政纲包括:重视教育作为培育人才、提升香港长远竞争力的根基,强调须培育具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新一代;发展香港成为国际教育枢纽、强化职专教育、发展应用科技大学、向全港普及AI技能,以加强历史教育让人心进一步回归,并帮助香港青年融入大湾区等。

  关注人口老化情况

  民生与社会福利方面,选委界候选人4号伍婉婷、15号管浩鸣、17号招国伟、20号陈永光分别提出政纲包括:关注人口老化情况,继续优化落实“简朴房”制度;完善妇女政策、保护儿童、照顾者服务;确保任何市民均可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等。

  强化青年身份认同

  维护国家安全、巩固法治根基、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方面,选委界候选人2号李家驹、9号楼家强、32号范骏华、47号梁美芬、49号陈祖光分别提出政纲包括:强调以“国安为本”,巩固国家安全才能保障社会稳定;强化年轻人对中华文化身份认同,让香港成为文化自信之城;加强香港涉外法治建设,守护“一国两制”;推动争取香港尽快加入RCEP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