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提问环节

2025-11-16 05:01:2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提问环节

  提问环节:问题1

  促进少数族裔共融同建香港

  政府一直强调,要共同促进社会共融和谐稳定,有什么具体建议可进一步加强少数族裔居民在各方面的支援,和提升他们的幸福感,令社会各界不分种族,都能够凝心聚力,共同建设香港的美好未来?

  ❶杨哲安:要先听懂他们说话

  要服务好少数族裔居民,首先要听懂他们的话,能用他们的母语和他们交流,故作为议员,两文三语能力要很强,才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其次政府要考虑留住海外人才的家庭,建议开办更多私营和国际学校,让人才家庭的子女有书读。另外,要宣扬好香港故事,要采用外国人能听懂的语言。其创立的“中国故事China Report”是用英文拍片,至今已有80万以上人看过。

  ❷陈家珮:鼓励参与直接发声

  不少少数族裔居民可能已经在香港聚居了三至四代,对香港今天的繁荣有很大贡献。为做到让他们打破语言隔阂、获得更多支援,真正融入香港社会,要鼓励他们有更多公民参与,期望三会、区议会,甚至立法会未来都有少数族裔代表为其发声。其次,关注少数族裔妇女就业问题,政府应推动香港企业,鼓励聘请更多少数族裔妇女员工,让她们有自力更生的机遇。

  ❸黄秋萍:加强服务中心支援

  特区政府支援少数族裔居民涵盖包括教育、就业、语言辅导、社会融入等多方面措施,例如为非华语学童提供适应课程、进行功课辅导、放宽公务员语言要求等,协助他们融入社区。为进一步完善对非华裔社群的支援,特别强调要加强对非华语学生的学习辅导。另外政府也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族裔支援服务中心支持,让不同阶层少数族裔融入和适应本地社会文化。

  ❹陈学锋:尊重文化消除误解

  现已设立了少数族裔中心,服务少数族裔,包括识字班和托管班等。了解到少数族裔居民的朴素要求是希望社会尊重他们的宗教文化,在生活上予配合。实际上,第二代和第三代少数族裔已经是香港人,他们的生活诉求和普通香港市民一样,希望当局能够推出租置计划、帮忙找工作,以及消除对他们的误解,寻求平等的机遇。

  ❺郭伟强:加强沟通关心了解

  任何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香港是国际化大都会,有包容的文化底蕴,能够更好接纳少数族裔人士。首先,要加强沟通;其次,要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诉求,因他们已是香港主要劳动力,应尊重和包容他们的文化,积极保障他们的权益。

  提问环节:问题2

  改善卫生治理鼠蚊垃圾

  地区环境清洁卫生,例如鼠患、蚊患、街道垃圾等一向是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除了政府现已出台的政策措施外,有什么提议可促进社会各界共同致力提升社区的卫生质素,令市民的家居环境不断优化,而增加获得感?

  ❶杨哲安:罚款教育双管齐下

  问题分成垃圾和野生动物两方面分析。首先,支持垃圾征费的方向和理念,但垃圾是人为问题,需要通过教育解决,例如学习周边国家的好习惯。至于野生动物或害虫问题,第一,人与郊野共融,是值得香港市民骄傲的地方,但投餵野生动物的行为不可接受,需要通过罚款、教育,以及解决政府部门之间互相推诿的问题。

  ❷陈家珮:善用科技解决问题

  市区清洁直接影响香港国际大都会的城市形象,如旅客来港旅游光顾小食店后,要将垃圾扔在附近垃圾桶,可在立法会层面,推动政府善用科技,例如引入更多智能垃圾桶。面对鼠患和蚊患问题,希望在更多地方应用高科技,掌握鼠患源头,针对性开展工作。还有私人屋苑绿化环境中的积水问题,需要商界、管理公司、市民的多方配合。

  ❸黄秋萍:助跨部门协作处理

  环境卫生是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处理时要快要准,问题尽量不要留过夜。另外,要标本兼治,许多环卫问题需要政府跨部门协作才能得见成效,故议员不仅是担任市民和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更加是部门之间互相协作的沟通桥梁,为市民尽快解决问题。

  ❹陈学锋:市民参与共同治理

  改善地区环境卫生,必须要靠政府、立法会、市民一起参与。过去四年特区政府在维护市容市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立法会也针对例如处理私人杂物阻塞、冷气机滴水等情况进行立法跟进处理。更重要的是政府和立法会做了行政立法工作后,市民如何参与,共同治理地区环境卫生问题。

  ❺郭伟强:各方行动做好本分

  问题根本在于共同治理需社会各方行动。首先政府层面要提高治理效能,完善灭鼠、灭蚊技术,要从根本着手。另外,街道要保持清洁,餐饮从业者要包装好厨余垃圾,始终都要全港市民齐齐做好清洁卫生,让鼠患灭绝。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