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无限机遇 如何把握

2025-11-20 05:01:3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提问环节

  提问环节:

  问题❶

  中共第二十届四中全会上月在北京胜利召开。在关键时间节点召开这个重要会议,不但对国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对香港亦蕴含无限机遇。你对今次四中全会的重要精神有什么体会和看法?

  H1 苏栢灿:

  加快建设港口社区系统

  加快香港航运中心的建设,推出更多绿色燃料加注的优惠;加快建设港口社区系统,发展“铁海陆江”立体联运;政府要统筹规划物流业用地和布局,使物流业能够高质量发展。

  H2 周小松:

  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

  国家“十五五”规划建议为香港带来机遇,需要抓紧机遇。香港应加速北部都会区的建设,并引入一些新兴产业,协助旧有产业升级,培养创科人才,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H3 谭金莲:

  青年投入新兴技术

  政府必须加强高端技术的培育,推动提升职专教育的地位,令更多本地青年,甚至外地来港投身教育,或在港投身经济产业的青年投入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扩阔出路。

  H4 李广宇:

  强化国际创科中心功能

  香港可以依托北都区,深化与大湾区内地城市产学研的合作,在科创、AI方面强化香港作为国际创科中心的功能,发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做好“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

  H5 林伟江:

  四大中心为培训发展方向

  积极推动本地职业教育升级转型,以巩固四大中心为培训发展方向。同时围绕四大中心的周边产业和工种进行研究和梳理,加强职业培训,为打工仔升级转型,扩阔经济增长点。

  提问环节:

  问题❷

  你有什么具体建议,进一步提升香港的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特区以爱国爱港为核心,与“一国两制”方针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

  H1 苏栢灿:

  编写工运史

  建议落实编写和宣传香港工会百年发展的历史资料,因为工运史发展与香港的发展、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加强行业国家安全意识,推动职工会向雇员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国安教育。

  H2 周小松:

  加强教师培训

  早前教育局通过修订中国历史科和世界历史的课程内容,加入中国近代史内容,相信会令爱国主义教育更进一步,希望政府投入资源,加强教师培训,让他们认识中国历史,辅导年轻人。

  

  H3 谭金莲:

  亲身体验国情

  香港的工友更需要亲身体验国情、行情,未来应加强香港工会深化内地行业交流,推动各行各业工友到内地参观,实际考察和了解最前沿技术的发展和标准,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及风土人情。

  H4 李广宇:

  工会历史转化教材

  用香港故事讲好国家情怀,将香港百年工会的历史转化为生动的教材。用专业精神培养人民对国家的认同,例如建造业培训中加上国家基建成功案例,安排青年到内地重点企业实习,体验国家发展。

  H5 林伟江:

  弘扬劳模精神

  推动劳工界和各工会全力支持和配合特区政府编纂及宣传有关香港工会百年发展历史,推动职工会向雇员开展国安教育,推动香港行业模范之星评选活动,弘扬劳模精神,加强与内地劳模合作。

  提问环节:

  问题❸

  近年国家特别在一些沿海省份积极发展海洋经济,有意见指,香港亦拥有丰富的港口、海滨,以及海运业等资源,非常适合发展海洋经济。对此你有什么启发和建议?

  H1 苏栢灿:

  开办高增值海事服务

  推动职学双轨制,优化各种培养教育,开办高增值海事服务,包括海事仲裁、船舶注册、船舶融资等;加强人才方面的配套;优化现有海事及空运人才的培训基金。

  H2 周小松:

  发展海洋旅游

  香港可以发展海洋旅游,吸引世界级邮轮来港。香港推动海洋经济的政策较分散,建议政府成立一个统一的跨部门协调小组,统一规划,效法低空经济小组。

  H3 谭金莲:

  做好职业前景研究

  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时,相关就业岗位是否能够惠及本地工人,职业前景是否吸引青年入行,以及工作环境的安全和保障是否足够,都要及早研究,应推动劳资政协商。

  H4 李广宇:

  再生电力助减碳

  AI时代,电力就是数字石油,香港要打造创科中心对于可再生电力的需求和稳定性有很高要求,建议发展海洋可再生电力供应系统,帮助香港企业满足国际减碳标准。

  H5 林伟江:

  海洋经济产业定位

  举办香港海洋经济论坛,邀请海内外学者参与,为海洋经济在香港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描绘蓝图;加强海洋经济相关行业及工种的职业培训;引入绿色能源,保障食水供应。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