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提问环节
提问环节:
问题 ❶
香港医疗服务正持续优化,政府应如何进一步加强对长者和基层社群的公共医疗服务?
L1 黄浩明:聚焦“预防胜于治疗”
香港现时医疗制度集中在公营机构照顾长者和基层,但随着负担愈来愈重,模式是否可持续成问题。应将医疗责任还给基层和地方,成立地区健康中心。此外可推广家庭医生概念。也要重视长者和基层精神健康问题,要以“预防胜于治疗”思维解决问题。
L2 赵式浩:引入机器人助诊士诊症
医疗服务其中一个大问题是诊疗医师服务的不连贯,令长者和基层产生不确定性,有改善空间。其次,医疗服务行业面临较大人手空缺问题,故离不开人工智能等创新科技的帮助。我重申要引资引技术,例如可以引入机器人助诊士和利用机器人进行初步病情诊断等。
提问环节:
问题 ❷
虽然香港国安法、《维护国安条例》等已实施,为特区维护国安筑起屏障,但反中乱港分子祸港之心不死,仍以“软对抗”等手段试图扰乱香港,破坏“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以及特区的良政善治,你有何建议进一步提高市民警觉性,以防范国安风险隐患?
L1 黄浩明:由三方面开展工作
现在需要从根本上令市民对国家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可以从日常化、专业化和普及化三方面开展工作。第一,要让市民认识到国安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第二,有些安全问题涉及专业领域,需要依靠专业机构处理;第三,要及早将爱国思想和对国家的认识灌输给学生和市民,由此“软对抗”将不再存在。
L2 赵式浩:将正确思想灌输社会
作为区议员,我对相关情况感到心痛,最好的解决方式是利用平台做好解释工作。反中乱港资讯持续滋扰社会,市民可能难以分辨,作为代议士应将正确思想灌输给社会,并维护稳定。我参加了国安教育地区导师计划,持续带领居民参观国安展厅,举办电影放映活动、嘉年华、宪法讲座等,加深香港人对历史和国家的认识。
提问环节:
问题 ❸
为鼓励科普教育,你认为应怎样协助政府将创新科技、人工智能等元素更加深入融入中小学课程之中?
L1 黄浩明:从日常应用入手培养
科普教育早前已透过STEM课程进入本港小中大学内,科普是希望学生掌握多方面技能,并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让他们了解到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产生兴趣;中学生就会开始利用科技、AI帮助社会解决问题;大学生则会从更深入的角度思考如何使用科技解决重大社会问题等等,希望从日常的应用着手,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L2 赵式浩:在核心课程使用AI
可以在中小学核心课程使用AI,以减轻教师负担和提升教学效率。此外,场景化教育很重要,须让学生亲身感受。同时,要平衡对AI的依赖问题,故在应该教育学生,AI只是辅佐作用,不能代替逻辑思考和心智发展。作为代议士和“桥梁”,有责任将科技带到日常生活,由课堂开始让他们感受科技带来的进步,真正让香港教育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