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专访/新田科技城产城融合 如“北都的中环”

2025-11-22 05:01:5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方舟表示,新田科技城规划采用公私合营模式,有利于导入龙头项目。右图:特区政府前日公布《新田科技城创科产业发展规划概念纲要》。

  特区政府前日公布《新田科技城创科产业发展规划概念纲要》,从顶层设计新田科技城210公顷新创科用地的发展愿景、目标与定位、产业空间布局,以及发展模式,为新田科技城订下清晰的发展方略。

  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特区政府北部都会区咨询委员会委员方舟昨日接受《大公报》专访时表示,此次规划突破香港传统园区开发模式,创新采用公私合营模式,有利于带入产业资源、导入龙头项目;至于另一创新规划“战略留白区”,他解释是为了配合量子科技、脑机接口等未来新产业发展,留白区可及时动态调整产业布局,吸引国际最前沿的未来产业。\大公报记者 邱梓茵

  方舟表示,作为委员会成员,很高兴看到特区政府对新田科技城的重视,委员会通过不同渠道就其开发模式、产业定位提出多项建议,欣喜地看到特区政府在此次规划中采纳了部分建议。

  方舟指出,此次新田科技城的开发体现了创新思维,突破香港传统园区开发模式。过去香港科学园、数码港等项目均由政府提供土地并全额注资兴建,建成后再开展招商工作;而此次新田科技城开发创新采用公私合营模式,更愿意引入包括内地在内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共同参与园区开发建设。

  产业定位契合香港发展需求

  方舟认为,合作伙伴的选择将面向全球,各地企业均享有机会。他提到,内地拥有众多园区运营成功案例,以上海张江、北京中关村、深圳南山科技园等为代表,积累了丰富的园区经营经验,是合作的潜在对象;同时,海外的战略投资基金,包括新加坡、中东等地的基金,也都在合作考虑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不仅是希望带来资金和创新融资方式,更核心的是通过合作,将内地及全球的优质企业资源导入园区,助力创科产业集聚发展。”

  他强调,新田科技城的开发对北部都会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意义已超出单一园区范畴,是产城融合的科技城概念。财政司司长在财政预算案中提出“南金融,北创科”,北部都会区功能为创科产业,而新田科技城正是北部都会区创科产业最集聚的区域,相当于“北部都会区的中环”,对整个北部都会区起到核心引领作用。

  方舟总结新田科技城规划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定位清晰精准。规划结合香港实际情况、产业擅长领域及土地成本等因素,确定了中试和中小规模量产的产业定位,符合香港发展实际。

  第二,产业定位契合发展需求。聚焦生命科技、人工智能机器人、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绿色科技等领域,这些产业既适合香港发展、是香港擅长的领域,也与国家“十五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总体格局保持一致。

  第三,实现产城融合。新田科技城建成后,不仅有核心产业,还将配套建设周边生活住宅,形成完整的科技城生态。方舟表示,“十五五”规划对香港的定位是国际高端人才聚集高地,尤其希望成为科技人才聚集高地,而新田科技城未来将承担这一使命,成为服务国家大局的国际高端科技人才聚集高地。

  战略留白区可及时调整布局

  同时,规划中设置了河套枢纽、洲头枢纽和西宁枢纽,并在西宁枢纽规划了“战略留白区”,这是香港园区规划的一大创新。方舟解释,战略留白区的设置是为了配合未来新产业发展,“十五五”规划中专门提出了量子科技、量子信息、脑机接口、6G通讯技术等未来产业概念,香港顺应这一趋势,通过战略留白区可及时动态调整产业布局,吸引国际最前沿的未来产业。

  关于“战略留白”的具体落实,方舟认为,未来政府将进行策略性选择,针对核心企业、龙头企业、能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或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企业,采取“一对一谈判”的方式直接批地,将这些企业的核心产业链环节引入新田科技城及战略留白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