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叶玉如表示,科大医学院会与现有两间医学院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北山彦摄
香港特区政府日前宣布,第三间医学院将由香港科技大学负责筹办,为香港医疗史翻开新页。科大的新医学院将以创新科技为核心,推动跨学科协作,加速医疗创新,以回应全球医疗挑战,亦致力促进本地医疗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科大校长叶玉如日前接受专访时,进一步介绍这所未来智慧医学院的发展蓝图。她指出,新医学院除致力培养具同理心的医生科学家外,更着眼于全球医疗与科研融合大趋势,会构建“临床提出问题─科学家协作解决─产业推动转化─回馈临床”的良性生态循环,与现有两间医学院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同推动香港医疗进步。\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 陆雅楠
回顾筹办新医学院的初衷,叶玉如表示,该校早于2023年之前已有将科技元素融入医学教育的构想,因为观察到香港人口老龄化及医生人手不足的挑战,而国际医学教育亦日益强调科技与课程融合,但现有的医学院若要在既有完善的医生培训课程中加入大量科技元素,难度不小,“就像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这类历史悠久院校,融入新元素时也经历不少挑战。”故若能从零开始设计新课程,则更易灵活地将创科深度融入医学教育,因为课程还是“一张白纸”。
临床科研产业协作 良性循环
叶玉如强调,此次获批筹办新医学院对大学而言是“黄金机遇”,更能补充香港医学教育的空白。新医学院的策略定位是培养以病人为本、具同理心、擅长跨学科协作、拥抱创新科技的未来医生,让学生不仅具备科技知识,更能善用创科寻求最佳治疗方案。校方希望让学生更早参与临床实习,结合基层医疗经验,解决实际医疗难题。科大学生亦可到其他历史悠久的医学院交流学习,“相信三间医学院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将为香港生物医疗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面对科技与人工智能(AI)为医疗模式带来的变革,令叶玉如对新医学院充满信心。她表示,科大在科研转化方面具领先优势,专利使用率约30%,全国第一,与麻省理工学院、史丹福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齐名;未来兼具科技与临床能力的毕业生,定能研发创新方案,推动医疗进步。
不过,她强调要推动香港成为国际医疗创新枢纽,必须加强三间医学院、医院及企业之间的协作。叶玉如留意到许多成功医学院与医院的合作关系密不可分,双方均能受惠,“这也将是我们新医学院的教学模式”。
叶玉如举例说,瑞典多所大学获政府资助合作孵化生物医疗企业,她在阿兹海默症研究中使用的血液检测仪器,正是由瑞典大学孵化企业Olink研发,该企业现时与多所不同的大学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科大工学院亦曾研发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软件,让医生术后遥距跟进病人,促进病人在家康复,减少住院需求。这些都是临床、科研与产业三方协作的成果。未来新医学院将鼓励临床医生提出需求,科学家协作研发去解决问题,企业负责生产,形成良性循环。
学生跨学科领域 激发创新
叶玉如表示,未来教学医院安排将与医管局紧密协作,接下来将加快推进谅解备忘录签署、教学医院选址、院长及教授招聘,以及教学科研大楼动工等多项工作,确保于2028年顺利招生。新医学院首届将招收50名学生,课程设计将随时代与实际需求灵活调整,并欢迎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报读,包括生物科学、人文社科、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她认为,学生背景多元化有助激发跨领域学习与创新,这也是该校的优势所在。未来将成立专门研究同理心的研究所,让毕业生除具备科技素养外,更需具备人文关怀。同时,叶玉如表示,校方支持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发展,“不论是成为科学家、创业家、投身药厂或其他领域,只要学生抱有热忱,校方都会全力支持。”
积极拓展海内外合作网络
同时,科大积极拓展合作网络,过去两年已与全球超过40间医学院及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其中十多间来自海外,其余来自内地,包括大湾区不同城市,也涵盖香港两所优秀医学院,合作网络广泛。在各方支持下,叶玉如有信心为学生提供世界一流的学习课程和环境,为香港乃至全球的医疗教育及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