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工业界(第二)选举论坛昨日举行。候选人包括S1号吴永嘉(左)及S2号王伟樑(右)。\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郭木又摄
工业界(第二)
由香港特区政府举办的2025立法会“爱国者同心治港”选举论坛,昨日先后上演功能界别工业界(第二)及金融界的论坛。国家“十五五”规划强调高质量发展,香港新型工业化亦聚焦高增值产业,强调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业界(第二)选举论坛的抽签问答环节上,两名候选人S1号吴永嘉及S2号王伟樑均认为要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机遇及人工智能,协助业界升级转型,同时擦亮“香港制造”的金漆招牌,并将之拓展至“一带一路”等海外市场。\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 洪泽楷
抽签问答环节由主持人提供两个信封,每个信封内含一条题目供候选人选择,共分三轮。第一轮由王伟樑率先被问到如何看待“香港制造”的品牌在内地及国际市场的长远定位。
王伟樑表示,“香港制造”是一块金漆招牌,代表品质与信誉,因此要向更高科技方向发展,重新擦亮这块“金漆招牌”,同时令产品更易打入海外市场。
推动湾区制度与规则互认
吴永嘉被问到香港厂商在跨境电商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时表示,跨境电商是全新的概念与营运模式,对商界而言属“机遇大于挑战”,因它能帮助香港厂商解决租金高、工资贵等问题,减少实体门市与销售人员的需求。
第二轮时,吴永嘉被问到香港企业应该如何把握“一带一路”机遇,成功拓展当地市场。他指港商一直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因此建议推动大湾区城市间的制度与规则互认,争取中央让港商在内地生产的产品享有与内地企业同等的地位、优惠政策和利率。他对大湾区发展充满信心,提醒业界要做好大湾区市场调查并勇于创新。
王伟樑被问到近年全球供应链格局出现重大变化,国家强调加快产业链自主可控,香港应如何定位并加强与内地工业的协同发展。
他指出,香港工业从业员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近80万人降至现时仅约7.5万人,但这并不代表工业萎缩,而是许多项目已转向自主研发。
王伟樑认为人工智能可协助进一步节省成本,因此建议充分利用大湾区优势,在港研发并于内地生产,从而优化整体生产链,打开国际市场。
善用AI 推动产学研合作
第三轮中,王伟樑被问到特区政府应如何支持工业界加快数码化转型,提升整体产业水平时表示,近年不少案例显示人工智能已应用于产品质量检测、故障预测与预防性维护上,可大幅减少人手及停机时间。
王伟樑建议中小企业善用特区政府现有政策,包括创新科技基金中针对人工智能的资助,以及新型工业化支援计划,支持研发和生产线智能化落地;同时推动产学研合作,让业界更了解如何实际应用AI;以及由生产力促进局建立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工业4.0,协助本港中小企业降低成本。
吴永嘉最后被问到有何政策建议推动本地工业走向绿色转型时表示,现时无论大小企业向银行借贷均受ESG(环境、社会及管治)要求限制,若未达标可能被加息。
吴永嘉认为,若厂房要升级至高标准绿色水平,大企业可发行绿色债券自资转型,特区政府亦可针对不同企业的具体需要,提供资助协助其改造生产流程。他同时建议环保署应积极检视非上市公司,协助中小企业推动绿色转型。